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评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 选题缘起第10-11页
  (一) 选题首先是个人兴趣的需要第10页
  (二) 教育再生产成为理论研究热点第10-11页
  (三) 选题是我国社会现实和改革的需要第11页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一) 国外关于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 国内关于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6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布迪厄的学术生涯第16-20页
 一、 来自外省的陌生人:从小山村到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第16-17页
 二、 布迪厄的职业生涯:从阿尔及利亚到法兰西学院第17-19页
 三、 布迪厄与教育第19-20页
第二章 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第20-38页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渊源第20-23页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社会背景第20-21页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思想渊源第21-23页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逻辑基础第23-28页
  (一) 教育行动:一种符号暴力第24-25页
  (二) 教育权威:符号暴力的有力保障第25-26页
  (三) 教育工作:保持秩序第26-27页
  (四) 教育系统:独立带来的依附第27-28页
 三、 教育再生产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第28-37页
  (一) 入学选拔的社会机制第28-31页
  (二) 学校场域的教育再生产第31-34页
  (三) 教育的淘汰机制第34-36页
  (四) 不平等的合法化第36-37页
 四、 教育再生产的结果: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第37-38页
第三章 对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评价第38-43页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贡献第38-40页
  (一) 丰富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第38页
  (二) 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第38-39页
  (三) 扭转了社会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方向第39页
  (四) 方法论上的贡献:超越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第39-40页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局限性第40-43页
  (一) 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忽视了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第40页
  (二) 把教育看作既定的场域,忽视了教育的能动性和变革性第40-41页
  (三)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值得商榷第41页
  (四) 教育再生产理论带有一定的社会决定论的色彩第41-43页
第四章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第43-48页
 一、 我国教育中的再生产现象分析第43-46页
  (一) 入学前,城乡孩子在家庭中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第43-44页
  (二) 学校教育存在文化再生产现象第44-45页
  (三) 国家的教育政策存在一定的文化偏向第45页
  (四) 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第45-46页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第46-48页
  (一) 补偿农村孩子文化资本的缺失第46-47页
  (二) 尊重并建设农村自身的特色文化第47页
  (三) 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分流教育第47-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金太尔的社群主义思想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阿普尔批判教育理论课程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