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浓缩果汁行业概述 | 第9-10页 |
·浓缩果汁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第10-13页 |
·浓缩果汁废水的来源 | 第10-11页 |
·浓缩果汁废水特点 | 第11-13页 |
·果汁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好氧生物技术 | 第13-14页 |
·厌氧生物技术 | 第14-15页 |
·厌氧─好氧联用技术 | 第15-16页 |
·果汁废水处理中的现代生物处理技术 | 第16页 |
·果汁废水清洁生产下末端治理技术的研究与突破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9-32页 |
·果汁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 第19-22页 |
·厌氧反应器的选择 | 第19-22页 |
·好氧反应器的选择 | 第22页 |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22-25页 |
·EGSB 反应器 | 第22-24页 |
·SBR 反应器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种泥来源 | 第25页 |
·实验用水 | 第25-27页 |
·实验内容 | 第27页 |
·果汁废水对厌氧微生物的驯化 | 第27页 |
·联合工艺对果汁废水的处理 | 第27页 |
·实验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7-32页 |
·废水性质及反应器运行参数的测定 | 第27页 |
·污泥性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实验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EGSB 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 | 第32-40页 |
·EGSB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2-38页 |
·有机负荷的提升及 COD 去除率 | 第32-35页 |
·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 | 第35页 |
·氧化还原电位 ORP 的变化 | 第35页 |
·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 | 第35-36页 |
·颗粒污泥粒径分析 | 第36-37页 |
·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SBR 反应器的运行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EGSB 反应器的快速二次启动及运行 | 第40-46页 |
·EGSB 反应器的快速二次启动过程 | 第40-45页 |
·EGSB 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升及 COD 去除率 | 第40-41页 |
·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分析 | 第41-43页 |
·颗粒污泥 ICP 分析 | 第43页 |
·颗粒污泥能谱分析 | 第43-44页 |
·颗粒污泥强度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联合工艺处理果汁废水的研究 | 第46-59页 |
·果汁废水对厌氧反应器的驯化 | 第46-53页 |
·有机负荷的提升及 COD 去除率 | 第46-48页 |
·驯化阶段反应器 pH 的变化 | 第48页 |
·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分析 | 第48-50页 |
·颗粒污泥能谱分析 | 第50-52页 |
·颗粒污泥强度分析 | 第52-53页 |
·联合工艺处理果汁废水的稳定运行 | 第53-55页 |
·联合工艺对 COD 的去除 | 第53-54页 |
·联合工艺对 BOD5及 SS 的去除 | 第54-55页 |
·反应器循环水量及进水碱度、pH 的控制 | 第55-58页 |
·循环水量与 COD 去除率 | 第55页 |
·反应器进水碱度的控制 | 第55-57页 |
·稳步运行阶段反应器进水 pH 的控制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厌氧颗粒污泥机械强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59-65页 |
·方法简介 | 第59-60页 |
·方法的讨论与完善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抗压试验法厌氧颗粒污泥的机械强度的测定结果 | 第61-62页 |
·反应器规模与反应器所采用水力负荷对颗粒污泥机械强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基质下颗粒污泥机械强度差异的分析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