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 研究目的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一、 教育政策方面第12-13页
  二、 教育实践层面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人文素质概述第16-24页
 第一节 人文素质的概念第16页
 第二节 人文素质的内容第16-18页
 第三节 人文素质的功能第18-19页
  一、 有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第18页
  二、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心态第18-19页
  三、 有利于享有高品质的生活第19页
 第四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第19-24页
  一、 促进良好教育机制形成第20页
  二、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20-24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第24-30页
 第一节 人文知识相对缺乏第24-25页
 第二节 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发展不同步第25-26页
 第三节 虚拟世界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阻碍第26-27页
 第四节 思想道德修养有待加强第27-28页
 第五节 理想与信念的弱化第28-30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第30-38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第30-31页
 第二节 应试教育带来的教育弊端第31-33页
 第三节 家庭教育发展相对迟缓第33-34页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入学前自我发展的不均衡第34-35页
 第五节 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缓慢第35-38页
第五章 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第38-42页
 第一节 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第38-39页
 第二节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第39页
 第三节 提高高校人文素质硬件建设第39-40页
 第四节 完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制第40页
 第五节 细化评价标准,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地位第40-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50页
致谢第50-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的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