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株型的概念 | 第12页 |
·株型育种的提出与发展 | 第12-13页 |
·油菜株型的主要构成性状 | 第13-16页 |
·株高 | 第14页 |
·分枝习性 | 第14-15页 |
·分枝角度 | 第15页 |
·叶形 | 第15-16页 |
·角果形态 | 第16页 |
·油菜主要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6-18页 |
·油菜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杂种优势概述 | 第18页 |
·杂种优势的应用与表现 | 第18-19页 |
·杂种优势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与表现 | 第19-20页 |
·油菜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配合力概述 | 第20-21页 |
·配合力的应用 | 第21页 |
·配合力分析在油菜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油菜株型改良的意义 | 第22-23页 |
·提高油菜产量 | 第22页 |
·适应机械化栽培 | 第22-23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材料 | 第24-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性状调查 | 第26-27页 |
·苗期株型性状 | 第26页 |
·成熟期株型性状 | 第26-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方差分析 | 第27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27-28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28-29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28页 |
·配合力效应值的估算 | 第28页 |
·亲本特殊配合力方差的计算 | 第28-29页 |
·配合力方差分量的估算 | 第29页 |
·遗传率的估算 | 第2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统计软件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62页 |
·甘蓝型油菜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初步观察 | 第30-32页 |
·各亲本自交系和F_1主要株型相关性状的平均表现 | 第30-32页 |
·油菜正反交组合间株型相关性状的比较 | 第32页 |
·甘蓝型油菜株型相关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 第32-54页 |
·苗期叶形性状 | 第32-35页 |
·苗期亲本叶片形态性状表现 | 第32-33页 |
·苗期杂种F_1叶片形态性状的表现 | 第33-34页 |
·苗期亲本叶片形态与杂种F_1的差异 | 第34-35页 |
·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的分析 | 第35-36页 |
·亲本株型相关性状的表现 | 第35页 |
·杂种F_1株型相关性状的表现 | 第35-36页 |
·亲本株型相关性状与F,的比较 | 第36页 |
·杂种F_1代株型相关性状的变异程度 | 第36-41页 |
·株型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亲本株型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杂交组合株型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42-43页 |
·株型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43-45页 |
·株型相关性状的中亲优势分析 | 第43页 |
·株型相关性状的超亲优势分析 | 第43-45页 |
·株型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45-54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45页 |
·株型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 第45-47页 |
·株型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 第47-51页 |
·供试亲本株型相关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比较 | 第51-53页 |
·株型相关性状配合力方差分量及遗传率的估计 | 第53-54页 |
·油菜株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62页 |
·苗期叶片性状间及与其他株型相关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 | 第54页 |
·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株型相关性状与主花序着果数的相关分析 | 第55-59页 |
·各性状表型值与配合力效应值及配合力值间的相关分析 | 第59页 |
·配合力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 第59-62页 |
4 讨论 | 第62-67页 |
·油菜株型主要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 | 第62-63页 |
·油菜株型主要相关性状的配合力 | 第63-65页 |
·亲本配合力表现及分析 | 第63页 |
·配合力与表型值、杂种优势及配合力间的关系 | 第63-64页 |
·配合力与亲本的选配 | 第64-65页 |
·配合力力方差分量及遗传率分析 | 第65页 |
·油菜株型主要相关性状的相关性 | 第65-67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