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2页 |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3页 |
·对研究范围的界定之理由 | 第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研究小结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概述与简释 | 第21-28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水域空间 | 第21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 | 第21-23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的特征 | 第23-24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的功能和价值 | 第24-25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研究层次的组成 | 第25-26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构成部分 | 第25页 |
·研究层次的划分 | 第25-26页 |
·我国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宏观:全局把握欠缺 | 第26页 |
·中观:地方特色与历史背景的忽视 | 第26-27页 |
·微观:空间规划利用尺度失调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厦门市及筼筜湖周边城市空间概况及演进脉络 | 第28-43页 |
·厦门市的城市发展沿革 | 第28-35页 |
·1949 年前厦门城市概况 | 第28-30页 |
·1949~1980 年厦门城市概况 | 第30-31页 |
·1980~至今厦门城市概况 | 第31-32页 |
·厦门市整体城市空间演进的特点 | 第32-33页 |
·厦门市水域空间演进的特点 | 第33-35页 |
·筼筜湖周边城市景观概况及其特点 | 第35-40页 |
·厦门市景观格局——一环两心三轴 | 第35-37页 |
·厦门市水域空间格局——外海内湖 | 第37-38页 |
·筼筜湖周边城市景观资源现状的问题 | 第38-40页 |
·筼筜湖周边城市空间与旧金山城市空间的比较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筼筜湖水域空间现状格局和问题 | 第43-51页 |
·筼筜湖的形成与发展 | 第43-44页 |
·筼筜湖城市空间及景观资源的现状格局 | 第44-46页 |
·筼筜湖现状综合解析 | 第46-47页 |
·筼筜湖水域空间的现状 | 第47-49页 |
·水面尺度 | 第47-48页 |
·水面界面 | 第48-49页 |
·水面活动 | 第49页 |
·筼筜湖区域的现状问题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及对厦门城市空间规划的启示 | 第51-64页 |
·近现代国际上相关城市设计理论 | 第51-53页 |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 | 第51页 |
·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思想 | 第51-53页 |
·国内的相关城市设计理论及研究 | 第53-55页 |
·国内“山水城市”概念的提出与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53-54页 |
·阴阳和谐论 | 第54-55页 |
·相关城市设计实践 | 第55页 |
·相关理论和实践对于厦门市城市空间规划的启示 | 第55-60页 |
·以山水城市为前提塑造厦门地域特色 | 第55-59页 |
·构筑厦门“湖海相辅·阴阳相依”的水域空间格局 | 第59-60页 |
·筼筜湖周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原则和策略 | 第60-63页 |
·构筑筼筜湖周边山水城市空间的理念和原则 | 第60-61页 |
·注重完整有序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保持厦门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 | 第61-62页 |
·融入自然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理论研究及对筼筜湖规划的启示 | 第64-83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理论支撑 | 第64-69页 |
·阿尔多·罗西(Aldo Bossis)的“类似性城市”(analogous city)思想 | 第64-65页 |
·近现代关于“场所”的城市设计理论 | 第65-67页 |
·环境生态学理论 | 第67-68页 |
·游憩学 | 第68页 |
·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 | 第68-69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环境分析 | 第69-71页 |
·水脉——城中湖水域的特征空间 | 第69-70页 |
·绿脉——城中湖水域的生态空间 | 第70-71页 |
·文脉——城中湖水域的隐性空间 | 第71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理念 | 第71-72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层次 | 第72-73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内容 | 第73-76页 |
·画境层次——景观形象 | 第73-74页 |
·意境层次——游憩魅力 | 第74-76页 |
·城中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原则 | 第76-79页 |
·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 | 第79-81页 |
·中国浙江西湖的游船文化 | 第79-80页 |
·德国汉堡阿尔斯特湖的水上游览 | 第80-81页 |
·对筼筜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启示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厦门市筼筜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方案及评价 | 第83-102页 |
·筼筜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的背景 | 第83-84页 |
·筼筜湖区域发展的瓶颈 | 第83页 |
·“温馨厦门”的旅游总主题提出 | 第83-84页 |
·现阶段筼筜湖水域空间规划利用方案解析 | 第84-86页 |
·功能定位 | 第84页 |
·建设目标 | 第84-85页 |
·规划特色 | 第85-86页 |
·画境的塑造——筼筜湖水域空间景观形象概念规划 | 第86-91页 |
·意境的塑造——筼筜湖水域空间游憩魅力概念规划 | 第91-100页 |
·客源市场分析 | 第91-93页 |
·游赏站点选址规划及原则 | 第93-94页 |
·游赏路线规划 | 第94-95页 |
·游赏项目策划——一样的渔火,不一样的筼筜,只在厦门! | 第95-96页 |
·水上交通工具选择 | 第96-99页 |
·环境容量分析 | 第99-100页 |
·对现阶段规划利用方案专家意见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