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于安徽宿州五所中学的调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12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幸福概念界定及构成 | 第14-15页 |
·幸福的主要观点 | 第14页 |
·幸福的三种成分 | 第14-15页 |
·幸福的三种形式 | 第15页 |
·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解释性研究 | 第17-21页 |
·研究设计 | 第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工具 | 第17页 |
·研究过程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因素分析的适应性检验 | 第17-20页 |
·主观幸福感的信度检验 | 第20-21页 |
4 初中生目前的心理现状调查 | 第21-23页 |
·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 第21-22页 |
·初中生心理状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 | 第22-23页 |
5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因素比较分析与个案分析 | 第23-33页 |
·各变量上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 | 第24-28页 |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初中生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性 | 第24-26页 |
·初中生独生与否的比较分析 | 第26页 |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 第26页 |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26-27页 |
·不同成绩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个案分析 | 第28-30页 |
·最能获得幸福的途径调查 | 第30-33页 |
·获得幸福的途径量表概况分析 | 第30页 |
·男女初中生在获得幸福途径认识上的差别 | 第30-31页 |
·初中生对获得幸福的途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31-33页 |
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3-40页 |
·社会因素 | 第33-34页 |
·社会关系 | 第33页 |
·社会大众认知 | 第33页 |
·文化因素 | 第33-34页 |
·家庭因素 | 第34-35页 |
·家庭环境 | 第34页 |
·家庭经济状况 | 第34页 |
·父母受教育程度 | 第34-35页 |
·父母教育方式 | 第35页 |
·学校因素 | 第35-37页 |
·学业压力 | 第35-36页 |
·教师关注 | 第36页 |
·学校环境 | 第36-37页 |
·个人因素 | 第37-40页 |
·人格因素 | 第37页 |
·应对方式 | 第37-38页 |
·人际关系 | 第38页 |
·性别因素 | 第38页 |
·自我价值感 | 第38-40页 |
7 增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 | 第40-43页 |
·社会方面 | 第40页 |
·家庭方面 | 第40-41页 |
·学校方面 | 第41-42页 |
·学生个人方面 | 第42-43页 |
8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