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篌竹立地条件分析及其地下结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1页 |
| ·立地分类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立地分类的目的 | 第10-11页 |
| ·森林立地分类发展 | 第11-12页 |
| ·森林立地分类方法 | 第12-14页 |
| ·植被因子法 | 第12-13页 |
| ·环境因子法 | 第13-14页 |
| ·多因子综合法 | 第14页 |
| ·林木根系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国外林木根系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林木根系研究 | 第15页 |
| ·竹类植物地下结构研究 | 第15-17页 |
| ·鞭、根垂直分布 | 第16页 |
| ·竹鞭的年龄结构 | 第16-17页 |
| ·篌竹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地概况 | 第18-21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 ·气候条件 | 第19页 |
| ·地质地貌 | 第19页 |
| ·植物资源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立地因子对篌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1-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21-23页 |
| ·标准竹的选择与测定 | 第23页 |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 ·篌竹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 ·篌竹单株最佳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 ·篌竹地上生物量与立地因子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 ·各立地因子对篌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29页 |
| ·海拔 | 第25-26页 |
| ·坡向 | 第26页 |
| ·坡度 | 第26-27页 |
| ·坡位 | 第27-28页 |
| ·土壤厚度 | 第28页 |
| ·腐殖质层厚度 | 第28-29页 |
| ·砾石含量 | 第2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篌竹林立地类型划分 | 第32-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 ·立地划分因子的选取原则 | 第32页 |
| ·立地条件分析 | 第32-33页 |
| ·立地因子分级标准 | 第33页 |
|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 第33-36页 |
|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33页 |
| ·土壤养分分析 | 第33-36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定性因子数量化 | 第36-37页 |
| ·数据标准化 | 第37页 |
| ·主分量分析 | 第37页 |
| ·聚类分析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篌竹分布区主分量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 ·篌竹分布区立地类型划分 | 第38-4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研究 | 第42-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 ·竹鞭分布调查 | 第42页 |
| ·竹鞭追踪调查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竹鞭特征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 第42-45页 |
| ·不同年龄竹鞭特征 | 第42-44页 |
| ·竹鞭垂直分布规律 | 第44-45页 |
| ·竹鞭侧芽分布规律 | 第45-46页 |
| ·芽的种类与数量 | 第45-46页 |
| ·侧芽在鞭段上的分布 | 第46页 |
| ·根系的分布规律 | 第46-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 ·立地因子对篌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49页 |
| ·重庆梁平篌竹产区立地类型划分 | 第49页 |
| ·篌竹鞭系和根系分布规律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详细摘要 | 第55-57页 |
| Abstract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