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拥塞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基于TCP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基于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拥塞控制概况 | 第17-25页 |
| ·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 ·拥塞和拥塞崩溃 | 第17-18页 |
| ·拥塞产生的原因 | 第18页 |
| ·拥塞控制 | 第18-19页 |
| ·拥塞控制算法的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 ·被动式队列管理机制介绍 | 第20-21页 |
| ·主动式队列管理机制 | 第21-24页 |
|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设计原理 | 第21-22页 |
| ·常见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22页 |
| ·主动队列管理技术的优点 | 第22-23页 |
|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设计标准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 第25-38页 |
| ·RED算法概述 | 第25-28页 |
| ·RED算法的提出 | 第25页 |
| ·RED算法的目标 | 第25-26页 |
| ·RED算法的设计思想 | 第26-28页 |
| ·RED算法的优点 | 第28-29页 |
| ·NS2仿真工具 | 第29-30页 |
| ·NS2仿真工具的介绍 | 第29-30页 |
| ·NS2仿真的流程 | 第30页 |
| ·RED算法的分析 | 第30-34页 |
| ·网络拓扑图以及参数配置 | 第31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RED算法的缺陷 | 第33-34页 |
| ·RED的改进算法——ARED | 第34-35页 |
| ·RED的改进算法——Gentle—RED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非线性自适应改进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IARED | 第38-52页 |
| ·IARED的基本思想 | 第38-39页 |
| ·IARED的具体改进策略 | 第39-42页 |
| ·RED算法的平滑性改进 | 第39-40页 |
| ·Pmax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 第40-41页 |
| ·IARED算法具体策略及特点 | 第41-42页 |
| ·IARED算法的性能仿真分析 | 第42-51页 |
| ·NS2中RED算法的修改 | 第42-46页 |
| ·IARED算法与RED算法丢包率方面的仿真比较 | 第46-47页 |
| ·IARED算法与RED算法吞吐量方面的仿真比较 | 第47-48页 |
| ·IARED算法的平均队列变化情况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