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蛹虫草无性孢子交配型基因类型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研究第10-12页
   ·生活史第10页
   ·固体栽培第10-11页
   ·液体培养第11-12页
 2. 蛹虫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第12-13页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2页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研究第12-13页
 3. 子囊菌交配型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子囊菌的交配型第13页
   ·子囊菌交配型的命名、结构及功能第13-15页
 4. 蛹虫草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5-17页
   ·蛹虫草无性型确证第15-16页
   ·蛹虫草的菌种“退化”问题第16-17页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不同菌株ITS 序列分析第19-2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0-24页
   ·材料第20页
   ·试剂第20-21页
   ·仪器设备第21页
   ·方法第21-24页
     ·蛹虫草菌丝制备第21页
     ·蛹虫草菌丝体总DNA 的提取第21-22页
     ·PCR 扩增第22页
     ·PCR 电泳条带的回收和纯化第22-23页
     ·连接反应第23页
     ·克隆转化第23页
     ·克隆验证第23-24页
     ·ITS 序列分析分析第24页
 2. 结果分析第24-27页
   ·rDNA ITS 区段PCR 扩增第24-25页
   ·ITS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第25-27页
 3.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蛹虫草单孢分离株获得及交配型基因类型分子鉴定第28-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供试菌株第28-29页
   ·方法第29-30页
     ·蛹虫草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的获得第29页
     ·蛹虫草菌丝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29页
     ·特异引物验证单孢分离株交配型基因的类型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3. 讨论第33-35页
第四章 蛹虫草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配对出菇试验第35-4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5-38页
   ·供试菌株第35-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方法第37-38页
     ·母种制备第37页
     ·原种制备第37页
     ·子实体人工培养法第37页
     ·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的配对及子实体诱导第37-38页
     ·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菌落形态观察第38页
 2. 结果分析第38-43页
   ·蛹虫草各单孢分离株形成子实体能力试验第38-40页
   ·蛹虫草单孢分离株配对试验第40-42页
   ·菌落形态观察第42-43页
 3 讨论第43-45页
第五章 蛹虫草无性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第45-5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47页
   ·供试菌株第45页
   ·仪器设备第45-46页
   ·方法第46-47页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4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第4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7-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50-52页
不足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61页
 附录一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58-59页
 附录二 试验相关图片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加会议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法水解牛乳酪蛋白制备高F值寡肽混合物
下一篇:贝类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