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5页 |
(一) 选题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 选题的社会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9-1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社区警务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 社区警务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5-21页 |
1. 社区和社区警务 | 第15-19页 |
2. 以问题为导向的警务 | 第19-20页 |
3. SARA问题解决模式 | 第20-21页 |
(二) 基于SARA问题解决模式社区警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1. 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三、我国社区警务开展的现状 | 第23-31页 |
(一). 我国社区警务的指导思想及现行运行模式 | 第23-27页 |
1. 我国社区警务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 第23-25页 |
2. 我国社区警务战略的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二) 我国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所取得的成效 | 第27-29页 |
1. 社会治安布控网络的构建 | 第27-28页 |
2. 社会治安的改善与维护 | 第28页 |
3. 警民关系的密切与改善 | 第28-29页 |
4. 警力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 第29页 |
(三) .我国当前施行“社区警务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1. 部分地区社区警务的作用和效果没有凸显 | 第29-30页 |
2. 社区警务工作未能脱离传统警务工作 | 第30-31页 |
四、国外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运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41页 |
(一). SARA问题解决模式在国外推行的情况 | 第31-32页 |
(二). 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典型案例 | 第32-39页 |
1. 以A社区的车辆盗窃问题为例 | 第32-36页 |
2. 美国梅沙市的“减少偷盗行动项目”(T.R.A.P) | 第36-39页 |
(三). SARA问题解决模式对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的启示 | 第39-41页 |
1. 准确定位并集中力量解决社区核心问题 | 第39-40页 |
2. 赋予社区民警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以及组织支持 | 第40页 |
3. 适度下放权力给社区治安维护力量 | 第40-41页 |
五、对在我国推行基于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社区警务的思考 | 第41-54页 |
(一) SARA模式对应对我国社区警务当前面临问题的意义 | 第41-43页 |
1. 适应社会对于警务执法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 | 第41-42页 |
2. 弥补当前社区警务战略缺乏工作理论指导的不足 | 第42页 |
3. 弥补警力不足带来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问题 | 第42-43页 |
(二). SARA问题解决模式对发展、完善我国社区警务的意义 | 第43页 |
(三). 我国社区警务中运用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基础 | 第43-46页 |
1. 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的建立 | 第44-45页 |
2. 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及警力配置 | 第45-46页 |
3. 社区民众法制意识的提升 | 第46页 |
(四). 对我国社区警务工作中如何引入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思考 | 第46-51页 |
1. 进一步加强对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社区警务工作性质的认识 | 第47-48页 |
2. 建立社区警情联席研判机制 | 第48-49页 |
3. 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 第49-50页 |
4. 加强对社区民警的培训 | 第50页 |
5. 赋予社区民警和社区民众更多权限 | 第50-51页 |
6.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和量化评估体系 | 第51页 |
(五) .我国推行基于SARA问题解决模式的社区警务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51-54页 |
1. 在推行SARA问题解决模式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 第52-53页 |
2. 对于潜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53-54页 |
六、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