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21页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社会保险 | 第18页 |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8-19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理论视角选择与政府责任探讨 | 第21-29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理论视角选择 | 第21-25页 |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 | 第21-22页 |
·社会公平理论视角 | 第22-23页 |
·收入再分配理论视角 | 第23-24页 |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 | 第24-25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探讨 | 第25-29页 |
·政府的法律制度责任 | 第26-27页 |
·政府的财政供给责任 | 第27页 |
·政府的运营管理责任 | 第27-28页 |
·政府的社会督促引导责任 | 第28-29页 |
3 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9-49页 |
·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试点起步阶段(1992年—1994年) | 第29页 |
·逐步推进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1997年) | 第29-30页 |
·停滞整顿阶段(1998年—2005年) | 第30-31页 |
·摸索试探阶段(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2008年至今) | 第31页 |
·重新起步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0年至今) | 第31-32页 |
·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32-35页 |
·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32-33页 |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33-34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34-35页 |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围环境恶化 | 第35页 |
·当前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44页 |
·政府法律制度责任缺失,未因地适宜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政府对社会引导不足,部分农民未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产品覆盖 | 第37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方式欠妥,财政供给缺乏科学性 | 第37-39页 |
·基金筹集渠道狭窄,政府未尽社会督促责任 | 第39-40页 |
·基金贬值风险突出,政府运营管理责任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三种保险模式独立运转,政府制度建设缺乏规划和公平性 | 第41-42页 |
·养老金标准太低,未实现基本生存需要和维护公平、再分配调节的功能 | 第42-44页 |
·影响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4-49页 |
·内在因素 | 第44-45页 |
·外在因素 | 第45-49页 |
4 推进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探索思考 | 第49-62页 |
·推进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9-50页 |
·推进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 第50-53页 |
·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 第50页 |
·处理好政府主导、社会承担份额和集体、个人参与的关系 | 第50-51页 |
·处理好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 | 第51-52页 |
·处理好不同政策间衔接的关系 | 第52-53页 |
·推进昆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53-62页 |
·加强政府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法律体系 | 第53-54页 |
·强化政府社会引导责任,改变农民固有养老思维 | 第54页 |
·科学化实施政府财政供给投入,注重向弱势群体倾斜 | 第54-55页 |
·落实政府社会督促作用,多方位扩大基金筹集方式 | 第55-57页 |
·完善政府运营管理职责,确保基金增值保值 | 第57-58页 |
·以公平为原则有效合并现有参保模式,合理规范制度建设 | 第58-60页 |
·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待机建立一体化养老保险,充分发挥社会公平和再分配功能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