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镁合金及硅基底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引言第13-15页
   ·具有超疏水特性的自然生物表面第15-18页
     ·超疏水莲属科叶面第15-16页
     ·各向差异超疏水水稻叶表面第16-17页
     ·水黾腿表面第17页
     ·高黏附超疏水壁虎脚掌面第17-18页
   ·润湿性理论与超疏水现象原理第18-24页
     ·表面自由能第18-19页
     ·润湿性的表征第19-20页
     ·Wenzel模型第20-22页
     ·Cassie-Baxter模型第22-23页
     ·Wenzel模型与Cassie-Baxter模型的关系第23-24页
   ·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第24-31页
     ·刻蚀法第25-26页
     ·沉积法第26-27页
     ·电纺第27-28页
     ·溶胶-凝胶技术第28-29页
     ·层层组装技术第29页
     ·模板法第29-30页
     ·其它方法第30-3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基于激光加工与自组装技术构建硅/镁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第33-57页
   ·实验部分第35-41页
     ·材料与试剂第35-36页
     ·制备过程第36-40页
     ·测试与表征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5页
     ·形貌表征与分析第41-47页
     ·试样表面涧湿性第47-49页
     ·硅片表面润湿性讨论与理论分析第49-51页
     ·镁合金试样表面润湿性讨论与理论分析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基于溶液浸泡刻蚀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铝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表征第57-75页
   ·实验部分第58-61页
     ·材料与试剂第58-59页
     ·制备过程第59-60页
     ·测试表征设备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2页
     ·位错刻蚀原理第61-62页
     ·形貌表征与物相分析第62-65页
     ·润湿性表征与讨论第65-70页
     ·理论分析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4章 基于微弧氧化与自组装技术制备疏水/超疏水镁合金表面及其微摩擦学特性第75-95页
   ·实验部分第76-79页
     ·材料与试剂第76页
     ·制备过程第76-78页
     ·测试与表征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93页
     ·微弧氧化层形貌第79-84页
     ·试样表面润湿性分析第84-85页
     ·疏松层摩擦学特性第85-89页
     ·致密层摩擦学特性第89-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基于微弧氧化与纳米颗粒制备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及其耐蚀性第95-111页
   ·实验部分第95-97页
     ·材料与试剂第95-96页
     ·制备过程第96-97页
     ·测试与表征第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9页
     ·形貌表征与物相分析第97-101页
     ·润湿性分析第101-105页
     ·黏附性分析第105-107页
     ·耐蚀性初步研究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7页
   ·超疏水表面制备工艺比较第111-114页
     ·激光加工第112-113页
     ·溶液刻蚀第113-114页
     ·微弧氧化工艺、微弧氧化与纳米颗粒涂覆第114页
   ·本文的结论第114-115页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刷电路板生产线调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生态政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