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易位聚合新方法与功能性易位聚合物体系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5页
   ·烯烃易位聚合第15-20页
     ·烯烃易位聚合的特点及其发展第15页
     ·开环易位聚合(ROMP)第15-17页
     ·非环二烯烃易位(ADMET)聚合第17-20页
   ·“点击”化学第20-21页
   ·巯基-烯烃反应第21-23页
   ·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第23-25页
     ·多嵌段共聚物的简介第23-24页
     ·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第24-25页
     ·ROMP在合成多嵌段共聚物中的应用第25页
   ·高度支化聚合物第25-32页
     ·高度支化聚合物简介第25-27页
     ·超支化聚合物结构特征及表征第27-29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第29页
     ·长链高度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合成方法第29-30页
     ·烯烃易位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第30-32页
     ·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应用第32页
   ·单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第32-34页
   ·聚合物/金纳米粒子的纳米杂化材料第34-37页
     ·聚合物/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第35-37页
     ·聚合物/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应用第37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5页
第二章 ROMP和“点击”化学联用制备多嵌段聚合物第45-66页
   ·引言第45-46页
   ·实验部分第46-51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46-47页
     ·含偶氮苯基团的新型多嵌段聚丁二烯的合成第47-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α,ω-二炔基偶氮化合物的表征第51-52页
     ·CTA 3的结构表征第52-53页
     ·末端官能化的遥爪聚丁二烯的表征第53-56页
     ·含偶氮苯基团多嵌段聚丁二烯的表征第56-60页
     ·超分子多嵌段聚丁二烯的构建与表征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第三章 含偶氮类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6-83页
   ·引言第66-67页
   ·实验部分第67-71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67页
     ·超支化偶氮聚合物的合成第67-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单体的表征第71-75页
     ·超支化偶氮聚合物的表征第75-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四章 串联式ROMP-ADMET聚合制备功能性长链高度支化聚合物第83-121页
   ·引言第83-84页
   ·实验部分第84-90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84-85页
     ·“一锅法”制备长链高度支化聚合物第85-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17页
     ·链转移剂和单体的结构表征第90-93页
     ·不同的催化体系对串联式ROMP-ADMET聚合的影响第93-109页
     ·对比实验探讨串联式ROMP-ADMET聚合的影响因素第109-115页
     ·长链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性能表征第115-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第五章 高度支化聚合物转化为交联的单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第121-135页
   ·引言第121-122页
   ·实验部分第122-124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122-123页
     ·长链高度支化聚合物转化为交联的单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第123-124页
   ·结果与讨论第124-132页
     ·交联单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结构表征第124-127页
     ·交联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表征第127-130页
     ·高度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对交联聚合物纳米颗粒尺寸和形态的影响第130-132页
   ·结论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5页
第六章 功能性易位聚合物纳米颗粒与金纳米粒子构建杂化纳米材料第135-156页
   ·引言第135-136页
   ·实验部分第136-138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136-137页
     ·金纳米粒子与巯基官能化的单分子聚合物纳米颗粒偶合制备杂化纳米颗粒第137-138页
   ·结果与讨论第138-152页
     ·杂化纳米颗粒的构建与结构表征第138-141页
     ·杂化纳米颗粒的多样化形态第141-147页
     ·杂化纳米颗粒在不同浓度下的SPR吸收第147-149页
     ·杂化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第149-150页
     ·杂化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第150-152页
   ·结论第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6页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第156-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曲面纤维化的相对和模不变量
下一篇:金属试剂参与的环丙烯开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