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论文

被征地新居民的城市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为个案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2-17页
  一、关注:源于“城市化进程”第12-14页
  二、聚焦:由于“城市化政策”第14-15页
  三、认知:缘于“导师的课题”第15页
  四、思考:基于“自己的观察”第15-17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7-38页
  一、关于被征地新居民认同的研究第17-30页
  二、关于被征地新居民学习的研究第30-38页
 第三节 概念界定第38-54页
  一、城市生活第38-41页
  二、城市生活认同第41-48页
  三、适应学习第48-54页
第二章 研究构想与实施第54-68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第54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54-5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55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55-57页
 第五节 研究过程第57-68页
  一、研究目标的确定第57页
  二、调研对象的界定第57-60页
  三、访谈及结果的呈现第60-65页
  四、文本解析与成文第65-67页
  五、论文框架的设计第67-68页
第三章 日常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访谈结果呈现与分析第68-92页
 第一节 农村与城市日常生活的表征第68-74页
  一、农村的日常生活第68-71页
  二、城市的日常生活第71-74页
 第二节 对于城市日常生活的认同第74-83页
  一、衣第76-77页
  二、食第77-78页
  三、住第78-80页
  四、行第80-81页
  五、乐第81-83页
 第三节 与城市日常生活有关的适应学习第83-92页
  一、学习内容第83-87页
  二、学习方法第87-89页
  三、学习效果第89-92页
第四章 职业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访谈结果呈现与分析第92-109页
 第一节 农村与城市职业生活的表征第92-95页
  一、农村的职业生活第92-93页
  二、城市的职业生活第93-95页
 第二节 对于城市职业生活的认同第95-103页
  一、择业倾向第96-98页
  二、职业规划第98-100页
  三、职业满意度第100-103页
 第三节 与城市职业生活有关的适应学习第103-109页
  一、学习内容第103-105页
  二、学习方法第105-107页
  三、学习效果第107-109页
第五章 人际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访谈结果呈现与分析第109-132页
 第一节 农村与城市人际生活的表征第109-113页
  一、农村的人际生活第109-111页
  二、城市的人际生活第111-113页
 第二节 对于城市人际生活的认同第113-124页
  一、血缘关系——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第113-117页
  二、地缘关系——与邻居间的关系第117-119页
  三、业缘关系——与同事或领导间的关系第119-121页
  四、趣缘关系——与朋友间的关系第121-124页
 第三节 与城市人际生活有关的适应学习第124-132页
  一、学习内容第124-127页
  二、学习方法第127-129页
  三、学习效果第129-132页
第六章 初步的结论第132-163页
 第一节 被征地新居民的城市生活认同第132-145页
  一、对“日常生活”的认同第132-137页
  二、对“职业生活”的认同第137-140页
  三、对“人际生活”的认同第140-145页
 第二节 被征地新居民的城市生活适应学习第145-155页
  一、学习内容第146-149页
  二、学习方法第149-151页
  三、学习效果第151-155页
 第三节 城市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的相互关系第155-163页
  一、研究结论要点概括第155-159页
  二、关系探讨第159-163页
第七章 待见未来第163-171页
 第一节 研究的未来——基于反思第163-168页
  一、研究主题第163-166页
  二、研究不足第166-167页
  三、研究方向第167-168页
 第二节 生活的未来——基于展望第168-171页
  一、政府层面:调整政策,排除后顾之忧第168-169页
  二、社会层面:加强关注,营造和谐环境第169页
  三、个人层面:转变观念,提升个人素养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7页
附录1第177-178页
附录2第178-179页
附录3第179-180页
后记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民安全文化学习研究--基于上海市虹口区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职场新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咨询方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