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一、 共同理想教育的内涵 | 第15-19页 |
(一) 共同理想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共同理想教育的内涵 | 第16-18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合理性 | 第18-19页 |
二、 共同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 第19-22页 |
(一) 实效性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 共同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2-32页 |
一、 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现状 | 第22-26页 |
(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道路的认识 | 第22-24页 |
(二) 对党的领导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三) 对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关系的认识 | 第25-26页 |
(四)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的认识 | 第26页 |
二、 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存在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一)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 | 第26-27页 |
(二)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的矛盾 | 第27-28页 |
(三) 共同理想的形成机制与认同机制之间存在的矛盾 | 第28-29页 |
(四) 国内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之间的矛盾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增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第32-42页 |
一、 创新理论研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身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 第32-35页 |
(一)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32-33页 |
(二)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容研究 | 第33页 |
(三) 深化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 第33-34页 |
(四) 深化对理想一般规律的研究 | 第34-35页 |
二、 改进理想教育方法,形成共同理想教育的合力 | 第35-39页 |
(一) 转变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突出“主体—发展性” | 第36-37页 |
(二) 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契机,利用特殊情景,强化教育效果 | 第37页 |
(三)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共同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 | 第37-38页 |
(四) 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 第38-39页 |
三、 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共同理想教育的人文环境 | 第39-42页 |
(一) 改善家庭理想教育环境 | 第39-40页 |
(二)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共同理想教育的人文环境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