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6-8页
第一章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概述第8-12页
 一、 科学精神的概念和内涵第8-9页
  (一) 科学精神的概念第8页
  (二) 科学精神的内涵第8-9页
 二、 大学生缺失科学精神的原因分析第9-10页
  (一) 开拓创新的精神缺乏第9页
  (二) 缺乏客观求实的精神第9-10页
  (三) 忽视科学求知的过程第10页
 三、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目标与任务第10-12页
  (一) 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精神第10页
  (二) 使大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0页
  (三) 使大学生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第10-11页
  (四) 使大学生具备严谨的学术风气第11-1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意义第12-20页
 一、 科学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第12-13页
  (一)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精神第12-13页
  (二) 学术追求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导第13页
 二、 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教学机制的完善第13-15页
  (一) 完善大学教学形式第13-15页
  (二) 促进大学科研事业发展第15页
 三、 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第15-20页
  (一) 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第16-17页
  (二) 科学精神的培养激励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第17-18页
  (三) 科学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18-20页
第三章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内容第20-27页
 一、 创新精神的培养第20-23页
  (一) 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20-21页
  (二) 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第21-22页
  (三)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第22页
  (四) 拓展学生的批判精神第22-23页
 二、 批判精神的培养第23-24页
  (一)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24页
  (二)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第24页
 三、 实证精神的培养第24-25页
  (一) 鼓励大学生探索和求实第24-25页
  (二) 要求大学生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第25页
 四、 宽容精神的培养第25-27页
  (一) 引导学生宽容对待不同观点第25-26页
  (二) 构建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第26-27页
第四章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方式第27-35页
 一、 引导大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学习和锻炼第27-28页
  (一)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第27页
  (二)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第27-28页
 二、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第28-30页
  (一) 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特殊意义第28-29页
  (二) 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实现过程第29-30页
 三、 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激发创造活力第30-31页
  (一) 强化教学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第30-31页
  (二)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第31页
 四、 优化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第31-35页
  (一) 建立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社会条件第32页
  (二) 改进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文化支持第32-33页
  (三) 营造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第33-34页
  (四) 完善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规章制度第34-35页
结束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39页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教育质量成本初探
下一篇: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