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湖南凤凰县勾良苗寨的个案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导言 | 第10-19页 |
|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三、 研究理论 | 第15-17页 |
| 四、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五、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旅游场域中的勾良苗寨 | 第19-27页 |
| 一、 勾良苗寨简况 | 第19-23页 |
| 二、 勾良苗寨旅游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 三、 勾良苗寨旅游场域的结构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旅游场域中的行动者 | 第27-48页 |
| 一、 “村支两委”及村民的行动与转变 | 第27-33页 |
| (一) 勾良村“村支两委”的行动 | 第27-31页 |
| (二) 村民们的变化 | 第31-33页 |
| 二、 旅游公司的主导性 | 第33-39页 |
| (一) 勾良苗寨旅游公司 | 第33-36页 |
| (二) 勾良苗寨旅游公司员工 | 第36-38页 |
| (三) 勾良苗寨表演团 | 第38-39页 |
| 三、 国家权力的在场 | 第39-43页 |
| (一) 出台相关政策 | 第39-40页 |
| (二) 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 | 第40-43页 |
| 四、 游客对勾良苗寨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五、 作为中介的旅行社 | 第44-46页 |
| 六、 文化界作为主流文化的声音 | 第46-48页 |
| (一) 学术界 | 第46页 |
| (二) 传媒界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建构的内容、形式与特点 | 第48-52页 |
| 一、 民族文化建构的内容 | 第48-49页 |
| (一) 艺术体育 | 第48页 |
| (二) 节庆 | 第48页 |
| (三) 信仰祭祀 | 第48-49页 |
| (四) 生产生活 | 第49页 |
| (五) 苗寨 | 第49页 |
| 二、 民族文化建构的形式 | 第49-51页 |
| (一) 民族文化的舞台化 | 第49-50页 |
| (二) 勾良苗寨的景观化 | 第50页 |
| (三) 民族文化的现代发明 | 第50页 |
| (四) 民族文化的借用 | 第50-51页 |
| 三、 民族文化建构的特点 | 第51-52页 |
| (一) 有计划的建构 | 第51页 |
| (二) 运用现代生产手段有组织的建构 | 第51页 |
| (三) 知识密集型的建构 | 第51页 |
| (四) 人的文化涵化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A:田野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 附录B: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