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语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古汉语研究 | 第8-9页 |
·现代汉语研究 | 第9-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1 “获取义”双宾语的性质 | 第13-19页 |
·单宾、双宾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判定的标准 | 第13-17页 |
·从领属关系来看 | 第13-14页 |
·有“的”和无“的”的区别 | 第14-15页 |
·从句法上看 | 第15-16页 |
·从语义上看 | 第16-17页 |
·获取义双宾语名称的确立 | 第17-19页 |
2 “获取义”句式的确立及动词范围的界定 | 第19-34页 |
·“获取义”双宾语句的句式 | 第19-23页 |
·“获取义”双宾语句的基本句式 | 第19-20页 |
·“获取义”双宾语句的结构层次 | 第20-23页 |
·获取义双宾语动词 | 第23-30页 |
·“获取义”双宾动词的范围 | 第23-25页 |
·从动词的配价角度分析“获取义”双宾语动词 | 第25-27页 |
·“获取义”双宾动词的分类 | 第27-29页 |
·“获取义”双宾动词的语义指向 | 第29-30页 |
·“获取义”双宾动词的句法选择 | 第30-34页 |
·A'类动词的句法选择 | 第31页 |
·B'类动词的句法选择 | 第31-32页 |
·C'类动词的句法选择 | 第32-34页 |
3 “获取义”双宾语句的语义分析 | 第34-40页 |
·语义角色的选择 | 第34-38页 |
·主体的语义角色 | 第34-35页 |
·与体语义角色选择 | 第35-37页 |
·客体语义角色选择 | 第37-38页 |
·与体和客体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38-39页 |
·“获取义”双宾语中数词的意义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