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陈独秀、胡适五四时期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第12-25页
 第一节 经济、阶级因素第13-16页
  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第13-14页
  二、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第14-16页
 第二节 政治因素第16-21页
  一、 国际: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第17-18页
  二、 国内: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第18-21页
 第三节 思想文化因素第21-25页
  一、 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传入及影响第22-23页
  二、 袁世凯等掀起尊孔复古思潮第23-25页
第二章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的共同点第25-39页
 第一节 共同基础:民主与科学第25-27页
  一、 用民主与科学作为批判旧道德的武器第25-26页
  二、 用民主与科学作为建设新道德的基础第26-27页
 第二节 对进化论的推崇第27-31页
  一、 用进化论反对道德不变论第27-29页
  二、 进化论对陈独秀与胡适的影响第29-30页
  三、 陈独秀与胡适对进化论的运用第30-31页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第31-36页
  一、 陈独秀的批判第31-33页
  二、 胡适的批判第33-36页
 第四节 对个人主义的提倡第36-39页
  一、 陈独秀的个人主义思想第36-37页
  二、 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第37-39页
第三章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的差异第39-75页
 第一节 人性论方面的差异第39-41页
  一、 陈独秀“性善性恶论”第39-40页
  二、 胡适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论”第40-41页
 第二节 对中国传统道德批判的程度不同第41-48页
  一、 陈独秀的“彻头彻尾”革命与胡适的“一点一滴”改良第42-45页
  二、 陈独秀的“批判继承”与胡适的“全盘西化”第45-48页
 第三节 个人主义理论的区别第48-55页
  一、 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第48-50页
  二、 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第50-55页
 第四节 道德修养方面的分歧第55-60页
  一、 陈独秀道德修养分析第55-57页
  二、 胡适道德修养分析第57-60页
 第五节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差异的根源第60-75页
  一、 不同的习授环境第60-65页
  二、 对中西伦理思想的不同取舍态度第65-69页
  三、 革新伦理的不同视角与动机第69-72页
  四、 不同的政治趋向第72-75页
第四章 对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的反思第75-85页
 第一节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的特点第75-78页
  一、 陈独秀伦理思想特点第75-77页
  二、 胡适伦理思想特点第77-78页
 第二节 对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的启蒙与革命第78-81页
  一、 启蒙、革命的原因和依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第78-79页
  二、 启蒙、革命的任务和目标——道德革命第79-81页
 第三节 陈独秀、胡适伦理思想的缺失第81-85页
  一、 陈独秀伦理思想的缺失第81-82页
  二、 胡适伦理思想缺失第82-83页
  三、 对陈独秀与胡适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省思第83-85页
结语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
下一篇:麦金太尔的德性论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