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太阳能建筑的应用及发展 | 第15-18页 |
·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及其发展 | 第16-17页 |
·国外太阳能建筑应用及其发展 | 第17-18页 |
·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8-21页 |
·静力理论阶段 | 第19页 |
·反应谱理论阶段 | 第19-20页 |
·动力理论阶段 | 第20-21页 |
·减震控制理论阶段 | 第21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28页 |
·太阳能发电 | 第28-30页 |
·太阳能发电类型 | 第28-29页 |
·太阳能发电原理 | 第29-30页 |
·太阳能电池 | 第30-35页 |
·硅系太阳能电池 | 第31-32页 |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32-33页 |
·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 | 第33页 |
·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 | 第33-34页 |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太阳能电池发电量 | 第35-36页 |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 第36-41页 |
·光照明应用 | 第36-37页 |
·光热应用 | 第37-39页 |
·光伏应用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钢管拱桁架结构太阳能应用及设计 | 第42-54页 |
·BIPV在钢管拱桁架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布置及发电量计算 | 第43-48页 |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布置 | 第43-47页 |
·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计算 | 第47-48页 |
·钢管拱桁架结构设计 | 第48页 |
·设计参数选取 | 第48-50页 |
·恒荷载 | 第48-49页 |
·屋面活荷载 | 第49页 |
·雪载 | 第49页 |
·风荷载 | 第49页 |
·温度荷载 | 第49页 |
·地震荷载 | 第49页 |
·荷载组合 | 第49-50页 |
·截面选择 | 第50-51页 |
·应力比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单榀钢管拱桁架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第54-82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54-55页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55-57页 |
·塑性铰 | 第57-61页 |
·塑性铰判定准则 | 第58页 |
·塑性铰参数的定义 | 第58-61页 |
·动力弹塑性分析初始条件 | 第61-62页 |
·同一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62-79页 |
·节点位移响应分析 | 第62-70页 |
·结构塑性发展程度 | 第70-78页 |
·最大节点屈服位移比 | 第78-79页 |
·本章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不同地震波下单榀钢管拱桁架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第82-102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8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100页 |
·节点位移 | 第83-91页 |
·地震波X向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分析 | 第83-86页 |
·地震波Z向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分析 | 第86-88页 |
·地震波X+0.65Z向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分析 | 第88-91页 |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塑性发展程度 | 第91-99页 |
·地震波X向作用下结构塑性发展程度 | 第91-94页 |
·地震波Z向作用下结构塑性发展程度 | 第94-96页 |
·地震波X+0.65Z向作用下结构塑性发展程度 | 第96-99页 |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最大节点屈服位移比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