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普陀山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观音信仰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20页 |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观音、观音信仰、观音文化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中的基本思路 | 第21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观音信仰的渊源、传播及发展 | 第23-34页 |
·观音信仰的渊源 | 第23-26页 |
·印度佛教典籍中的观音 | 第23-24页 |
·印度观音信仰的民间世俗化 | 第24-25页 |
·印度的观音经典和造像 | 第25-26页 |
·观音信仰的传播及演化 | 第26-34页 |
·观音信仰的传播路线 | 第26-27页 |
·观音发源地的观音信仰 | 第27-28页 |
·中国的观音信仰 | 第28-30页 |
·国外(东亚、南亚、东南亚)的观音信仰 | 第30-34页 |
第三章 观音信仰的内涵 | 第34-42页 |
·观音信仰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 第34-36页 |
·观音信仰的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观音信仰的价值 | 第35-36页 |
·观音信仰和儒、道、妈祖文化 | 第36-39页 |
·观音信仰和儒家文化 | 第36-37页 |
·观音信仰和道家文化 | 第37-38页 |
·观音信仰和妈祖文化 | 第38-39页 |
·观音信仰的实质 | 第39-42页 |
·民间的观音信仰 | 第39-40页 |
·统治阶层的观音信仰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8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 | 第42-45页 |
·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地理位置优越 | 第42页 |
·普陀山观音道场有经典出处 | 第42页 |
·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历史渊源深厚 | 第42-43页 |
·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 | 第43-44页 |
·普陀山观音道场的佛教旅游业蓬勃发展 | 第44-45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不利条件 | 第45-48页 |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需改善 | 第45页 |
·寺院的内部管理和对外交流水平还需要提升 | 第45-46页 |
·民间组织在观音信仰宣传方面缺乏自发性 | 第46页 |
·观音文化研究者的潜力还需充分挖掘 | 第46-47页 |
·观音信奉者的个人修为还需提高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对策 | 第48-61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政府行为 | 第48-51页 |
·重新定位观音信仰 | 第48-49页 |
·加强观音文化设施的建设 | 第49页 |
·加大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宣传力度 | 第49-50页 |
·举办观音文化节 | 第50-51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寺院行为 | 第51-54页 |
·注重开展佛法宣讲活动 | 第51页 |
·加强寺院的内部管理 | 第51-52页 |
·重视僧人的自我修行 | 第52-53页 |
·推进和外界的观音文化交流 | 第53-54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民间组织行为 | 第54-57页 |
·发挥佛教协会的主导作用 | 第54-55页 |
·发挥旅游协会的推动作用 | 第55-56页 |
·发挥港航、水产协会的宣传作用 | 第56页 |
·发挥文艺协会的创作作用 | 第56-57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学者行为 | 第57-58页 |
·加强观音文化研究 | 第57页 |
·推动地区间观音文化交流 | 第57-58页 |
·提升观音信仰的文化层面 | 第58页 |
·打造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信众行为 | 第58-61页 |
·慎言慎行、自我参悟 | 第58-59页 |
·理性参拜、一心向善 | 第59-60页 |
·利益众生、服务社会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