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韦勒克诗学研究

引言 研究价值、现状与目标第1-15页
第一章 20世纪多元话语中的韦勒克文学理论第15-27页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近代变迁第15-20页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文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双重变奏第20-24页
 第三节 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次转向第24-27页
第二章 韦勒克文论的理论渊源第27-48页
 第一节 现象学文论:胡塞尔、英加登第28-35页
 第二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第35-41页
 第三节 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瑞恰兹、比尔兹利和维姆萨特第41-48页
第三章 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韦勒克文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第48-68页
 第一节 文学作品是一个“经验的客体”第48-57页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本体是一种“符号与意义的多层结构”第57-60页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存在与“具体化”第60-62页
 第四节 韦勒克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第62-65页
 第五节 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在韦勒克文论体系中的地位第65-68页
第四章 文学作品本体论——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第68-85页
 第一节 本体论与文学研究“内部与外部”的划分标准第68-76页
 第二节 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对“实证主义”的反抗第76-85页
第五章 作品层次论——“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第85-111页
 第一节 研究作品内部结构的两种范式第86-90页
 第二节 “材料、结构”说第90-93页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现象学层次第93-103页
 第四节 韦勒克文学作品层次论的理论价值第103-111页
第六章 文学研究方法论——“透视主义”第111-121页
 第一节 “透视主义”的概念第111-116页
 第二节 “透视主义”作为一种总的文学研究方法第116-121页
第七章 文学本质论第121-141页
 第一节 文学的本质第121-131页
 第二节 文学的作用第131-134页
 第三节 文学研究的本质第134-141页
第八章 批评史研究第141-209页
 第一节 有关批评史的几个理论问题第141-153页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时代第153-167页
 第三节 浪漫主义第167-178页
 第四节 过渡时期第178-183页
 第五节 十九世纪后期第183-197页
 第六节 二十世纪批评第197-209页
第九章 文学史观第209-233页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第209-214页
 第二节 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第214-220页
 第三节 文学史的分期和术语第220-233页
第十章 比较文学观第233-268页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第233-241页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危机第241-248页
 第三节 比较文学发展史第248-251页
 第四节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局限第251-258页
 第五节 韦勒克与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兴起与局限第258-268页
结语 超越韦勒克第268-284页
韦勒克年谱简表第284-285页
韦勒克原著第285-287页
其它参考文献第287-292页
后记第292页

论文共2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