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导言第1-6页
第一章 预期违约制度概述第6-14页
 一、 英美法系预期违约理论渊源第6-8页
  (一) 理论渊源第6-8页
  (二) 有关预期违约的理论学说第8页
 二、 预期违约的概念特征第8-9页
 三、 预期违约构成要件第9-14页
  (一) 明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第9-12页
  (二) 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第12-14页
第二章 预期违约后果及救济方法第14-19页
 一、 明示预期违约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第14-17页
  (一) 受害方可以接受明示预期违约的后果。第14-15页
  (二) 受害方可以拒绝对方明示预期违约第15-17页
 二、 默示预期违约的后果及补救措施第17-19页
第三章 预期违约与大陆法不安抗辩权理论之比较第19-24页
 一、 大陆法之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第19-21页
  (一) 不安抗辩权第19-20页
  (二) 同时履行抗辩权第20-21页
 二、 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之区别第21-24页
第四章 预期违约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预期违约规定之比较第24-29页
 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预期违约规定第24-26页
  (一) 《公约》第71条、条72条的规定第24-26页
  (二) 根本性违约与非根本性违约之不同第26页
 二、 英美法预期违约与《公约》预期违约规定之比较第26-29页
  (一) 预期违约的划分方法不同第27页
  (二) 对预期违约的构成表述不同第27页
  (三) 对违约的判定标准不一样第27-28页
  (四) 英美法对违约的法律救济更充分更完整第28-29页
第五章 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之规定第29-42页
 一、  我国合同法设立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第29-32页
 二、 《合同法》预期违约的认定第32-38页
 三、 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规定的不足第38-41页
  (一) 对默示预期违约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不完整造成实际适用的困难第38-40页
  (二) 立法前后不协调第40-41页
 四、 完善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几点建议第41-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渎职罪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云霄生产、销售假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