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渎职罪主体研究 | 第7-19页 |
一. 渎职罪主体的立法沿革 | 第7-10页 |
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特征 | 第10-15页 |
(一)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要素 | 第10-13页 |
(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基本要素的法律特征 | 第13-15页 |
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 | 第15-19页 |
(一)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15-17页 |
(二) 部分单位和人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界定研究 | 第19-32页 |
一.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界定的争论 | 第19-21页 |
二. 对争论观点的评析 | 第21-26页 |
(一) 对客观行为论的评析 | 第21-22页 |
(二) 对主观罪过论的评析 | 第22-25页 |
(三) 对混合标准论的评析 | 第25-26页 |
三.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司法认定 | 第26-32页 |
(一)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定 | 第26-28页 |
(二) 复合罪过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界定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渎职犯罪与受贿罪罪数研究 | 第32-50页 |
一. 渎职犯罪和受贿罪罪数争论 | 第32-35页 |
(一) 立法上存在矛盾 | 第32页 |
(二) 实践中执法不统一 | 第32-33页 |
(三) 理论界认识严重分歧 | 第33-35页 |
二. 受贿罪与渎职罪构成行为分析 | 第35-41页 |
(一) 一个犯罪行为的含义 | 第35-36页 |
(二) 受贿罪与渎职罪的构成行为 | 第36-40页 |
(三) 实质的两罪 | 第40-41页 |
三. 相关罪数形态分析 | 第41-46页 |
(一) 关于法条竞合关系 | 第41-43页 |
(二) 关于牵连犯关系 | 第43-45页 |
(三) 关于想象竞合关系 | 第45-46页 |
四. 对“一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的探讨 | 第46-47页 |
(一) 重复评价与重合评价 | 第46-47页 |
(二) 一罪论违背了禁止重合评价的原则 | 第47页 |
五. 刑法第399条第3款的适用及有关国外立法借鉴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