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与围压下爆生裂纹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动态断裂力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焦散线实验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动态断裂力学数值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冲击载荷下岩石动态断裂的实验研究 | 第22-48页 |
·引言 | 第22页 |
·岩石类材料冲击断裂焦散线实验 | 第22-30页 |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实验技术 | 第22-24页 |
·材料选取 | 第24-26页 |
·试件加工 | 第26页 |
·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岩石类材料冲击断裂高速摄影实验 | 第30-39页 |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实验一描述 | 第30-34页 |
·实验二描述 | 第34-37页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第37-39页 |
·试件冲击断口的SEM电镜扫描实验 | 第39-46页 |
·SEM实验概述 | 第39页 |
·实验描述 | 第39-45页 |
·实验结论 | 第45-46页 |
·岩石动态断裂的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岩石类材料在爆炸载荷下断裂的焦散线实验研究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页 |
·爆炸加载反射式焦散线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48-53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技术难点 | 第49-50页 |
·实验系统的检验 | 第50-53页 |
·类岩石材料的爆炸加载焦散线实验 | 第53-58页 |
·人造石的焦散线实验 | 第53-56页 |
·水泥石的焦散线实验 | 第56-58页 |
·实验结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围压下爆生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研究 | 第60-96页 |
·引言 | 第60页 |
·动静组合应力场下介质的断裂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动静组合应力场对裂纹的尖端效应分析 | 第61-66页 |
·静态应力场对裂纹尖端效应 | 第61-63页 |
·动态应力场对裂纹尖端效应 | 第63-64页 |
·动静组合应力场中的裂纹尖端效应 | 第64-66页 |
·应力波的传播理论 | 第66-70页 |
·应力波遇到边界面时的传播情况 | 第66-69页 |
·应力波遇到张开节理面时的传播情况 | 第69页 |
·应力波与运动裂纹的相互作用 | 第69-70页 |
·含围压约束装置的焦散线实验系统 | 第70-71页 |
·实验设备 | 第70-71页 |
·实验步骤 | 第71页 |
·围压下爆生主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 | 第71-79页 |
·实验描述 | 第7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9页 |
·实验结论 | 第79页 |
·围压下爆生翼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 | 第79-94页 |
·切槽方向与节理成90°实验 | 第79-87页 |
·切槽方向与节理成45°实验 | 第87-94页 |
·实验结论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爆破模型实验的数值计算研究 | 第96-114页 |
·引言 | 第96页 |
·不同围压方案下裂纹尖端应力场分析 | 第96-98页 |
·裂纹起裂方向分析 | 第98-99页 |
·爆破模型试验的DDA数值计算分析 | 第99-111页 |
·DDA基本原理介绍 | 第99-101页 |
·DDA中爆炸加载与裂纹扩展的实现原理 | 第101-102页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102-10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4-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创新点 | 第115页 |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12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24-125页 |
主要获奖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