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产工艺论文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第11-25页
   ·细菌及测试菌的选择第11-15页
     ·细菌第12-14页
     ·测试菌的选择第14-15页
   ·抗菌加工的目的、方法及其条件第15-18页
     ·抗菌的概念第15-16页
     ·抗菌加工的目的第16页
     ·抗菌加工的方法第16-17页
     ·抗菌加工的条件第17-18页
   ·国内外抗菌纤维的研究及开发现状第18-20页
     ·国外抗菌纤维的研究及开发现状第19页
     ·国内抗菌纤维及其技术应用发展第19-20页
   ·抗菌效力测试方法的选择第20-23页
     ·抗菌效力评价方法第20-21页
     ·抗菌效力评价方法的分析第21-23页
     ·抗菌效力测试方法的选定第23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3-2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5-40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5-26页
     ·实验原料第25-26页
     ·实验仪器第26页
   ·含Ag 抗菌纤维的制备第26-28页
     ·偕胺肟螯合纤维的制备第27-28页
     ·Ag~+的螯合第28页
   ·季铵盐有机抗菌纤维的制备第28-30页
     ·三甲胺盐酸盐的合成第28-29页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的合成第29-30页
     ·抗菌剂的整理第30页
   ·抗菌性能测试的前期准备第30-34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30-31页
     ·无菌生理盐水的制备第31页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制备第31页
     ·菌种转种及保存第31页
     ·细菌的划线分离第31-33页
     ·微生物菌落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第33页
     ·接种菌悬液的准备第33-34页
   ·抗菌纤维抗菌性能的测定第34-38页
     ·抑菌晕法第34-35页
     ·菌液吸收法第35-37页
     ·振荡瓶法第37-38页
   ·抗菌纤维耐洗牢度的测定方法第38-39页
   ·含Ag 抗菌纤维Ag 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40-59页
   ·含Ag 抗菌纤维制备条件的分析第40-44页
     ·反应条件对交联反应的影响第40-41页
     ·反应条件对偕胺肟基团引入反应的影响第41-42页
     ·抗菌纤维中银状态及含量的分析第42-44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44-48页
     ·聚丙烯腈纤维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4-45页
     ·偕胺肟螯合纤维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5-46页
     ·三甲胺盐酸盐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6-47页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7-48页
   ·接种菌悬液活菌数的分析第48-49页
   ·含Ag 抗菌纤维抗菌性能的分析第49-51页
     ·定性测试结果分析——抑菌晕法第49页
     ·定量测试的结果分析——菌液吸收法第49-51页
   ·季铵盐有机抗菌纤维抗菌性能的分析第51-53页
     ·定性测试结果分析——抑菌晕法第51页
     ·定量测试的结果分析——菌液吸收法第51-53页
   ·比较含Ag 抗菌纤维和季铵盐有机抗菌纤维的抗菌效果第53-55页
   ·抗菌纤维耐洗牢度的分析第55-56页
     ·含Ag 抗菌纤维耐洗牢度的分析第55页
     ·季铵盐有机抗菌纤维耐洗牢度的分析第55-56页
   ·抗菌纤维的扫描电镜分析第56-59页
     ·含Ag 抗菌纤维的扫描电镜分析第56-57页
     ·季铵盐抗菌纤维的扫描电镜分析第57-59页
第4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CDMA与WiMAX系统共存研究分析
下一篇:新旧隧道变截面接合施工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