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适应实时调度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动态系统的实时调度 | 第14-16页 |
| ·反馈控制实时调度 | 第16-17页 |
| ·实时排队论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主要贡献 | 第20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载荷管理的动态随机启发式算法 | 第21-41页 |
| ·简介 | 第21页 |
| ·任务模型 | 第21-22页 |
| ·最优性 | 第22-24页 |
| ·弹簧调度算法 | 第24-27页 |
| ·启发式算法 | 第27-35页 |
| ·可行解域 | 第27-31页 |
| ·随机启发式算法 | 第31-32页 |
| ·算法分析 | 第32-35页 |
| ·实验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基于反馈控制的实时调度算法 | 第41-62页 |
| ·简介 | 第41页 |
| ·结构化非周期任务模型及DM算法简介 | 第41-42页 |
| ·执行器 | 第42-43页 |
| ·自平衡的概念 | 第43-45页 |
| ·单处理器的反馈控制实时调度 | 第45-50页 |
| ·计算系统及干扰 | 第45-46页 |
| ·DRSSR系统模型 | 第46-47页 |
| ·性能分析及参数设定 | 第47-50页 |
| ·端到端多处理器的反馈控制实时调度 | 第50-58页 |
| ·端到端任务模型 | 第50-51页 |
| ·LQSOCM的结构 | 第51-52页 |
| ·端到端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2-58页 |
| ·试验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基于排队论的软实时调度算法 | 第62-84页 |
| ·简介 | 第62页 |
| ·任务模型 | 第62-63页 |
| ·FCFS的动态最优控制 | 第63-66页 |
| ·DM算法的动态最优控制 | 第66-70页 |
| ·缓冲阈值的设计及控制 | 第70-77页 |
| ·缓冲阈值H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 ·缓冲阈值H的设计 | 第73-74页 |
| ·有缓冲阈值限制的控制模型 | 第74-77页 |
| ·试验及性能分析 | 第77-82页 |
| ·采用DM调度算法时的性能比较 | 第77-79页 |
| ·缓冲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 ·缓冲阈值限制时的控制实验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五章 压缩视频实时传输中的自适应码率控制 | 第84-104页 |
| ·简介 | 第84页 |
| ·码率控制研究现状 | 第84-86页 |
| ·无线视频通信系统 | 第86-87页 |
| ·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 | 第87-94页 |
| ·系统结构 | 第87页 |
| ·TMN8测试模型介绍 | 第87-89页 |
| ·帧一级的码率控制算法 | 第89-92页 |
| ·参数a,b的确定 | 第92-93页 |
| ·宏块一级的码率控制算法 | 第93-94页 |
| ·性能分析 | 第94-96页 |
| ·瞬态性能 | 第94-95页 |
| ·稳态性能 | 第95-96页 |
| ·算法复杂度 | 第96页 |
| ·试验 | 第96-103页 |
| ·测试目标帧的比特数变化情况 | 第96-97页 |
| ·缓冲填充度的变化情况 | 第97-98页 |
| ·系统的阶跃响应 | 第98-101页 |
| ·缓冲为空的概率 | 第101页 |
| ·跳帧的概率 | 第101页 |
| ·和TMN8进行比较 | 第101-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