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39页 |
·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湍流和转捩现象及其影响 | 第10-13页 |
·湍流和转捩预测 | 第13-21页 |
·湍流预测 | 第13-18页 |
·转捩预测 | 第18-21页 |
·湍流和转捩模型 | 第21-38页 |
·湍流模型 | 第21-32页 |
·转捩模型 | 第32-38页 |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38-39页 |
第2章 数学模型、数值方法、程序设计和计算实施 | 第39-56页 |
·数学模型 | 第39-50页 |
·基本方程 | 第39-41页 |
·Spalart-Allmaras 模型 | 第41-44页 |
·Shear-stress transport 模型 | 第44-48页 |
·k- ω模型 | 第48页 |
·q- ω模型 | 第48-50页 |
·数值方法 | 第50-55页 |
·程序设计和计算实施 | 第55-56页 |
第3章 湍流平板边界层流动预测 | 第56-87页 |
·概述 | 第56页 |
·物理机理 | 第56-61页 |
·几何网格 | 第61-62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62-65页 |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65-85页 |
·平均流向速度 | 第65-67页 |
·Reynolds 剪切应力 | 第67-70页 |
·涡粘性系数 | 第70-71页 |
·湍流脉动动能和耗散率 | 第71-74页 |
·壁面摩擦系数 | 第74-76页 |
·本文对SST 模型的修正 | 第76-85页 |
·讨论 | 第85-87页 |
第4章 湍流后向台阶流动预测 | 第87-100页 |
·概述 | 第87页 |
·物理机理 | 第87-88页 |
·几何网格 | 第88-89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89-91页 |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91-98页 |
·流动分离-再附长度 | 第92-93页 |
·壁面压力系数和壁面摩擦系数 | 第93-97页 |
·流动再附后边界层的发展过程 | 第97-98页 |
·讨论 | 第98-100页 |
第5章 湍流透平转子平面叶栅流动预测 | 第100-107页 |
·概述 | 第100页 |
·物理机理 | 第100-101页 |
·几何网格 | 第101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101-103页 |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103-106页 |
·叶片表面等熵Mach 数 | 第103-106页 |
·讨论 | 第106-10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7-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