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循环生理学论文

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及其在红细胞携氧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0页
   ·引言第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7-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2 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14页
   ·实验动物选择及实验器材第10页
   ·红细胞携氧效率测定原理及装置第10-11页
   ·具体实验操作第11-12页
   ·三个实验阶段第12页
   ·最适细胞压积的实验第12-14页
3 实验数据分析第14-19页
   ·四种动物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第14页
   ·红细胞携氧动力学曲线呈“S”特征第14-15页
   ·红细胞携氧动力学参数——T50第15-16页
   ·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整体分析第16-18页
   ·红细胞携氧与释氧的动力学过程的差异第18-19页
4 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分析与讨论第19-24页
   ·T50 可作为红细胞携氧动力学评价指标第19页
   ·红细胞携氧动力学曲线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红细胞携氧动力学曲线可作为评价人工血液代用品的一个重要手段第21页
   ·鲤鱼,蟾蜍红细胞携氧动力学曲线上升段特征与血液不完全循 环有关第21-22页
   ·鸡红细胞携氧释氧周期长与其较强的能量代谢有关第22页
   ·四种动物红细胞携氧曲线上升段的差异第22页
   ·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曲线中时间T 与环境氧分压P 的关系推测第22-24页
5 红细胞形态及膜蛋白比较与红细胞携氧性能研究第24-53页
   ·引言第24页
   ·四种实验动物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第24页
   ·四种实验动物红细胞力学实验第24-26页
   ·有核红细胞膜蛋白提取方法及初步分析第26-48页
   ·数据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红细胞形态及膜蛋白与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影响因素讨论第51-5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结论第53页
   ·展望第53页
   ·本项目创新之处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毕赤酵母表达水蛭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下一篇:环境税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