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一、税收 | 第11-13页 |
二、环境税的概念分析 | 第13-14页 |
三、环境税的内涵 | 第14-15页 |
四、环境税的特征 | 第15-16页 |
五、环境税收制度实施的意义 | 第16-19页 |
(一) 有利于矫正“市场失灵”,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 第16页 |
(二) 有利于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 第16页 |
(三) 有利于贯彻公平原则,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 第16-17页 |
(四) 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污染转移”问题,保证生态安全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一、环境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公共物品 | 第19-20页 |
(二) 外部性问题 | 第20-21页 |
(三) 产权不确定 | 第21-22页 |
(四) 环境税收制度的引入 | 第22-23页 |
二、对环境问题调整机制的研究——从“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到混合调整机制的建立 | 第23-27页 |
(一) 市场调节 | 第23-24页 |
(二) 政府管制 | 第24-26页 |
(三) 混合调整机制的提出 | 第26-27页 |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OECD成员国环境税制发展概况介绍 | 第28-38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二、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主要内容 | 第29-35页 |
(一) 开征新的专项环境税收 | 第29-32页 |
(二) 取消和调整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 | 第32-33页 |
(三) 制定完善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环保事业的发展 | 第33-34页 |
(四) 完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 | 第34-35页 |
三、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实施效果 | 第35-36页 |
(一) 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 第35页 |
(二) 有效的抑制了污染物的产生 | 第35页 |
(三) 刺激了企业技术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 第35-36页 |
四、OECD国家环境税收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一) 限制性措施与鼓励性措施并举,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 第36页 |
(二) 强调税收政策与其他手段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 第36-37页 |
(三) 拓展环境税税种的多样化,构建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 第37-38页 |
第四部分 建立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 第38-58页 |
一、中国环境税费体系现状分析 | 第38-43页 |
(一) 资源税 | 第38-39页 |
(二) 消费税 | 第39-40页 |
(三) 增值税 | 第40-41页 |
(四) 企业所得税 | 第41页 |
(五) 排污收费 | 第41-43页 |
(六) 税收征管 | 第43页 |
二、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税收制度 | 第43-58页 |
(一) 循环经济对构建环境税制的要求 | 第43-45页 |
(二) 构建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价值属性 | 第45-49页 |
(三) 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改革措施 | 第49-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