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 ·研究性学习 | 第12页 |
| ·社会性软件下的高校研究性学习 | 第12页 |
| ·基于社会化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 | 第12-16页 |
|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12-15页 |
|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 ·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16-18页 |
| ·可行性 | 第17页 |
| ·必要性 | 第17-18页 |
| ·三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对比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社会性软件与高校研究性学习 | 第21-34页 |
| ·社会性软件 | 第21-25页 |
| ·社会性软件的定义、特征 | 第21-22页 |
|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 第22-23页 |
| ·社会性软件的功能 | 第23-24页 |
| ·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社会性软件与教学 | 第25-29页 |
| ·人类学习方式的变迁 | 第26-27页 |
| ·社会性软件与大学生学习 | 第27-29页 |
|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环境对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第29-34页 |
| ·培养目标 | 第29页 |
| ·知识建构与分散认知 | 第29-30页 |
| ·基于社会性软件整合的平台环境适合高校研究性学习 | 第30-34页 |
| 第四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系统的构建 | 第34-49页 |
| ·系统的构建 | 第34-37页 |
| ·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 ·社会性软件的选择及定位 | 第35页 |
| ·开发环境 | 第35-36页 |
| ·系统架构 | 第36-37页 |
| ·设计要求 | 第37页 |
| ·系统组成模型 | 第37-38页 |
| ·系统模块功能 | 第38-49页 |
| ·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 第38-42页 |
| ·教学研究知识管理功能 | 第42-43页 |
| ·基于全站的中文全文检索内容查找功能 | 第43-44页 |
| ·X-Space博客功能 | 第44页 |
| ·BBS论坛功能 | 第44-46页 |
| ·圈子功能 | 第46-47页 |
| ·增加互动状态—QQ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网络研究性学习中的高校应用模式探究 | 第49-57页 |
| ·本系统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对师生的要求 | 第49-52页 |
| ·对教师的要求 | 第49-51页 |
| ·对学生的要求 | 第51-52页 |
| ·基于社会性软件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模式设计 | 第52-54页 |
| ·系统实践成果 | 第54-55页 |
| ·系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7-58页 |
| ·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