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GIS在边坡工程中的研究重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GIS在边坡工程中的研究重点 | 第9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GI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3-22页 |
| ·GIS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GIS的基本特点 | 第14-15页 |
| ·GIS的组成 | 第15-18页 |
| ·GIS的硬件组成 | 第15-16页 |
| ·GIS的软件组成 | 第16-18页 |
| ·构建GIS应用模型及求解问题基本流程 | 第18-19页 |
| ·ArcView GIS 3.2简介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矿区概况及边坡地表位移监测 | 第22-33页 |
| ·矿区概况 | 第22-23页 |
| ·井田位置、交通与储量 | 第22页 |
| ·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第23-24页 |
| ·水文条件概况 | 第23页 |
| ·地质条件概况 | 第23-24页 |
| ·矿区边坡位移的监测 | 第24-32页 |
| ·边坡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 第24-25页 |
| ·边坡监测的方法 | 第25-30页 |
| ·监测资料分析技术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建立不采区模型 | 第33-49页 |
| ·地形数据的获取 | 第33-34页 |
| ·不采区地形数据的获取与输入 | 第34-39页 |
| ·几种构建地表模型的方法 | 第39-40页 |
| ·TIN构建数字地形模型原理 | 第40-42页 |
| ·空间数据的内插 | 第42-44页 |
| ·山西朔洲不采区地表模型的构建 | 第44-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GIS在露井联合开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 第49-71页 |
| ·不采区表面分析和表面信息查询 | 第49-54页 |
| ·不采区表面分析 | 第49-52页 |
| ·不采区表面信息的查询 | 第52-54页 |
| ·安太堡东帮空间分析 | 第54-58页 |
| ·安家岭北帮边坡稳定性空间分析 | 第58-69页 |
| ·安家岭北帮地表模型的建立 | 第58-62页 |
| ·监测资料的整理及相关说明 | 第62-64页 |
| ·影响安家岭北帮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第64-67页 |
| ·安家岭北帮监测信息查询 | 第67-69页 |
| ·安家岭北帮稳定性分析结果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