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金针菇概述 | 第9-11页 |
·营养经济价值 | 第9页 |
·栽培史 | 第9-10页 |
·形态及分类地位 | 第10页 |
·生活习性及资源分布 | 第10页 |
·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2 荧光显微术 | 第11-12页 |
·荧光染色的原理 | 第11页 |
·几种常见的荧光染料 | 第11页 |
·荧光显微术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3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 | 第12-15页 |
·原生质体概论 | 第12页 |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的操作程序 | 第12-14页 |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4 RAPD分子标记 | 第15-18页 |
·RAPD分子标记概论 | 第15页 |
·RAPD分子标记在蕈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8-22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8页 |
·供试试剂 | 第18-21页 |
·扩增反应的引物 | 第21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徒手切片法 | 第23-24页 |
·担孢子收集方法 | 第24页 |
·单孢稀释分离 | 第24页 |
·荧光显微术 | 第24页 |
·原生质体单核化 | 第24-26页 |
·基因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RAPD扩增体系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5页 |
1 担孢子着生方式的观察 | 第28页 |
2 担孢子核相的荧光观察 | 第28页 |
3 单个担孢子萌发菌丝的荧光观察 | 第28-29页 |
4 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形成 | 第29页 |
5 担孢子及其萌发菌丝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第29-36页 |
·担孢子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第30-33页 |
·单孢荫发菌丝的适宜荧光染色条件 | 第33-36页 |
6 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适宜条件的研究 | 第36-41页 |
·酶液浓度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酶解时间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酶解温度对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7 配对试验 | 第41-43页 |
·单孢分离菌株配对 | 第41-42页 |
·原生质体配对 | 第42-43页 |
8 RAPD图谱的比对 | 第43-45页 |
·引物筛选 | 第43页 |
·RAPD图谱的比对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1 金针菇担孢子着生方式的观察 | 第45页 |
2 金针菇担孢子及其萌发菌丝的荧光染色 | 第45页 |
3 金针菇担孢子萌发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5-46页 |
4 金针菇担孢子内双核同质性的确定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与课题相关的文章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