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8-29页 |
|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 | 第8-11页 |
| ·关于压力的研究 | 第11-14页 |
| ·关于应付方式的研究 | 第14-19页 |
| ·青少年应付方式研究的回顾 | 第19-27页 |
| ·人格、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 ·应付方式、人格和社会支持的界定 | 第28-29页 |
| 2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9-3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31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1-33页 |
| 3 方法与设计 | 第33-35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假设 | 第33页 |
| ·被试的选择 | 第33-34页 |
|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5页 |
| 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46页 |
| ·被试应付方式选择的状况 | 第35-37页 |
| ·人口学变量的效应分析 | 第37-42页 |
| ·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 | 第42-43页 |
| ·应付方式的选择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状况各因子对应付方式选择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 5 讨论 | 第46-52页 |
| ·有关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应付方式选择现状的讨论 | 第46-48页 |
| ·有关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应付方式选择的发展趋势的讨论 | 第48-49页 |
| ·对应付方式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关系的讨论 | 第49-51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51-52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建议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9页 |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