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 菊花研究概况 | 第10-17页 |
·菊花育种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杂交育种 | 第11-12页 |
·诱变育种 | 第12-14页 |
·化学诱变 | 第12页 |
·辐射育种 | 第12-14页 |
·组织培养育种 | 第14页 |
·航天育种 | 第14-15页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15-17页 |
2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概况 | 第17-29页 |
·载体介导转化法 | 第17-23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7-23页 |
·病毒介导法 | 第23页 |
·直接遗传转化 | 第23-28页 |
·基因枪法 | 第23-24页 |
·PEG法 | 第24-25页 |
·电激法 | 第25页 |
·显微注射法 | 第25页 |
·超声波法 | 第25-26页 |
·微束激光穿刺法 | 第26页 |
·脂质体法 | 第26-27页 |
·碳硅纤维介导法 | 第27页 |
·脉冲电泳法 | 第27页 |
·离子束法 | 第27-28页 |
·种质系统转化 | 第28-29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8页 |
·生殖细胞浸泡法 | 第28-29页 |
·胚囊、子房注射法 | 第29页 |
3 DAD1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9-32页 |
第二章 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2-39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外植体的处理 | 第32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2-33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3页 |
·诱导芽的生根 | 第33页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4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4-35页 |
·诱导芽的生根 | 第35-36页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39页 |
·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的探讨 | 第36-37页 |
·建立高频再生体系的探讨 | 第37-38页 |
·诱导不定芽生根以及提高炼苗成活率的探讨 | 第38-39页 |
第三章 DAD1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菊花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9-62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9页 |
·引物设计及正反义片段的PCR扩增 | 第40-41页 |
·正义和反义引物设计 | 第40页 |
·目的基因DAD1的扩增 | 第40-41页 |
·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 第41-45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流程 | 第41-44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菌落PCR及酶切检测 | 第44-45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重组子DAD1片段插入方向的酶切鉴定 | 第45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45-46页 |
·转化方法和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6-49页 |
·Hyg选择压及Carb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 | 第47页 |
·转化方法 | 第47页 |
·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7-48页 |
·转基因菊花植株的获得 | 第48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DAD1重组子的菌落PCR和酶切检测 | 第49-50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重组子中DAD1基因插入方向的检测 | 第50-51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的检测 | 第51-52页 |
·Hyg选择压及Carb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52-58页 |
·菊花叶盘Hyg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52-53页 |
·菊花愈伤组织Hyg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53-54页 |
·菊花生根Hyg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54页 |
·Carb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叶盘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 第55页 |
·农杆菌OD_(600)值对转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56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延迟筛选对转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转基因菊花植株的获得 | 第58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58-59页 |
·菊花植株总DNA的提取 | 第58-59页 |
·转基因菊花中目的基因的PCR检测 | 第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对选择抗生素的敏感性 | 第59-60页 |
·假转化体产生的原因 | 第60页 |
·菊花遗传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 | 第60页 |
·对提高遗传转化率的探讨 | 第60-61页 |
·正反义载体在植株中表达的探讨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