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与导向问题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部分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概述第8-16页
 一、审计导向的演进第8-9页
  (一) “模式”与“导向”的含义第8页
  (二) 审计导向的演进历史第8-9页
 二、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第9-11页
  (一)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第9-10页
  (二)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外在原因第10-11页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导向指标第11-16页
  (一) 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第12页
  (二)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第12-13页
  (三) 舞弊风险导向审计第13页
  (四) 企业治理系统导向审计第13-14页
  (五)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第14-16页
第二部分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界定与分析第16-34页
 一、审计风险含义的界定第16-24页
  (一) “审计主体理性”假设下风险含义的界定第16-18页
  (二) 审计风险的含义第18-21页
  (三) 审计业务风险概念的提出第21页
  (四) 审计业务风险概念提出的意义第21-24页
 二、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分析第24-34页
  (一) 现有审计风险模型评析第25-30页
  (二) 审计业务风险模型的提出第30-31页
  (三) 审计业务风险模型因素关系分析第31-32页
  (四) 审计业务风险模型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分析第32-34页
第三部分 风险导向审计的导向问题第34-49页
 一、现有导向模式的评析第34-36页
  (一) 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缺陷第34页
  (二)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第34-35页
  (三)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以偏概全第35页
  (四) 治理系统导向审计偏离审计目标第35-36页
  (五)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构想完美第36页
 二、重大错报风险与法律风险导向审计——“双导向”审计第36-39页
  (一) “双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业务风险模型第36-37页
  (二) “双导向”审计模式与其他导向模式的关系第37-38页
  (三) “双导向”审计模式与道德风险第38-39页
 三、“双导向”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第39-41页
  (一) “双导向”审计模式的审计思路第39页
  (二) “双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程序第39-41页
 四、重大错报风险与法律风险分析第41-49页
  (一) 重大错报风险分析第42-46页
  (二) 法律风险分析第46-49页
第四部分 基于“双导向”审计理论的案例剖析第49-60页
 一、“科龙——德勤”案例简介第49-51页
  (一) 科龙事件基本情况第49-50页
  (二) 科龙事件的结果第50-51页
 二、“科龙——德勤”案例分析第51-54页
  (一) 德勤审计缺陷第51-52页
  (二) 审计制度缺陷第52-54页
 三、“双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技术及政策建议第54-60页
  (一) 收集信息,加强业务承接控制第54-55页
  (二) 设计审计风险点,从整体上控制风险第55-56页
  (三)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切实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第56页
  (四) 取消诉讼前置程序、引入集体诉讼制,构建相对较高的法律风险制度第56-57页
  (五) 监管体系以财政部门为主导,证监会借鉴SOX法案强化监管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附录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型材地铁头车车体性能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ZigBee技术的WSN及定位方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