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一、背景第7页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过程第7-9页
第一章 “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前期调研分析第9-19页
 一、“农远”工程现行培训的不足第9-10页
 二、“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调查问卷分析第10-15页
  (一) 个人基本情况第10页
  (二) 信息技术能力情况第10-13页
  (三) 教学资源应用情况第13-14页
  (四) 培训开展情况第14-15页
 三、“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第15-17页
  (一) “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第15-16页
  (二) “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不足第16-17页
  (三) 网络课程是“农远工程”培训工作的最佳选择第17页
 四、“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内容体系分析第17-19页
第二章 “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第19-28页
 一、“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第19-20页
  (一) 主题式教学思想第19页
  (二) 模块化思想第19-20页
 二、“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第20-21页
  (一) 实效性原则第20页
  (二) 开放性原则第20页
  (三) 协作性原则第20页
  (四) 界面友好性原则第20-21页
 三、“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 教学理论第21页
  (二) 活动理论第21-22页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
  (五)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第22-23页
 四、“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第23-28页
  (一) 学习需要分析第23页
  (二) 确定教学目标第23-25页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第25-26页
  (四) 课程内容分析第26页
  (五) 媒体教学选择第26-27页
  (六) 教学效果评价第27-28页
第三章 “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第28-46页
 一、“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环境、技术及体系结构第28-33页
 二、“课程学习”模块的开发第33-36页
  (一) “讲演练”学习系统开发第33-34页
  (二) “活动”子模块开发第34-35页
  (三) “资源”子模块开发第35-36页
 三、“互动交流”模块开发第36-38页
  (一) BBS教学交流管理区第36-38页
  (二) Blog教育叙事区第38页
 四、“学习资源中心”模块的开发第38-39页
 五、“辅助教学”模块的开发第39-42页
  (一) 电子词典第39-40页
  (二) 自答复系统第40-41页
  (三) 学习指南第41-42页
 六、“学习评估”模块的开发第42-44页
  (一) 作业系统第42-43页
  (二) 结业考试系统第43页
  (三) 学生成绩评价系统第43-44页
 七、“教师管理”模块的开发第44-46页
第四章 “农远工程”网络培训课程的应用实施第46-48页
 一、发布第46页
 二、网络课程在局域望网内前期教学测试第46-47页
  (一) 教学实验对象选择第46页
  (二) 课程辅导和交流方式第46页
  (三)网络组、面授组、网络面授结合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第46-47页
 三、网络课程的后期应用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一、创新点第48页
 二、不足之处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历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莫同对MCAO大鼠AQP4mRNA表达、脑细胞内Ca~(2+)浓度及脑水含量的影响
下一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修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