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马勒音乐作品中歌曲与交响曲之间的关系 | 第6-7页 |
| 第一章 仁帝丢落的种子—第一交响曲与《漂泊艺徒之歌》 | 第7-13页 |
| 1、构思上的发展手法 | 第7-8页 |
| 2、展开性调性和主题变奏的艺术特色 | 第8-10页 |
| 3、创作结构发展的艺术特点 | 第10-11页 |
| 4、声乐在歌曲和交响曲中的处理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天外的遥想—第二交响曲与《少年神奇号角》 | 第13-20页 |
| 1、从复活到永恒的遥想 | 第13-15页 |
| 2、歌声引领寻找梦中的天堂 | 第15-20页 |
| 第三章 第三交响曲—寻找大自然的永恒 | 第20-22页 |
| 1、饮尽浪漫主义的美酒 | 第20-22页 |
| 2、大自然里绽放的花朵 | 第22页 |
| 第四章 第四交响曲—死神领奏舞曲走向天国的永恒 | 第22-23页 |
| 第五章 无言的呐喊—“纯粹”器乐曲与声乐旋律 | 第23-27页 |
| 第六章 千人的祈祷—第八交响曲 | 第27-31页 |
| 1、世界和梦,永恒和爱 | 第27-30页 |
| 2、声乐在“歌曲——交响曲”中的二度创作 | 第30-31页 |
| 第七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大地之歌 | 第31-38页 |
| 1、中国五声音阶与西方声韵的融合 | 第32-34页 |
| 2、旋律与配器在“表现”中的融合 | 第34-35页 |
| 3、人声与乐队在声韵中的融合 | 第35-37页 |
| 4、大地之歌的美学意义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发表的文章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