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围涂造地工程项目简介 | 第10-11页 |
·围涂造地工程的历史及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温州围涂造地项目特征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项目管理 | 第18-19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8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风险的分类 | 第20-21页 |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风险识别原理及方法 | 第22-25页 |
·风险的衡量与评价 | 第25-28页 |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性及目的 | 第28-30页 |
·建设项目风险的特性 | 第28-29页 |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温州围涂造地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30-56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第30-37页 |
·围涂造地基本建设程序 | 第30-32页 |
·围涂造地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32-3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模型建立的依据 | 第34-36页 |
·模型应用注意的问题 | 第36-37页 |
·围涂造地工程风险识别的研究 | 第37-39页 |
·围涂造地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 | 第37-38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识别方法探讨 | 第38-39页 |
·温州围涂造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9-40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2页 |
·围涂造地工程风险评价的研究 | 第42-50页 |
·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 第43页 |
·层次分析法在围涂造地工程风险管理的应用 | 第43-46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围涂造地风险管理的应用 | 第46-49页 |
·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围涂造地风险评价的优势分析 | 第49-50页 |
·围涂造地项目的风险应对方案研究 | 第50-54页 |
·常用的围涂造地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50-53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登记册 | 第53-54页 |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监控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围涂造地项目风险管理实例应用分析 | 第56-79页 |
·实例概况 | 第56-63页 |
·实例工程基本情况 | 第56-57页 |
·基本自然条件 | 第57-60页 |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 第60页 |
·基本断面结构型式 | 第60-62页 |
·海堤工程施工 | 第62页 |
·工期和主要劳力及工程量 | 第62-63页 |
·管理机构 | 第63页 |
·资金筹借 | 第63页 |
·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前期阶段风险识别 | 第63-65页 |
·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前期阶段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3-64页 |
·指标层含义 | 第64-65页 |
·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风险评价 | 第65-73页 |
·指标因素风险影响程度 | 第66-69页 |
·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整体风险评价 | 第69-72页 |
·风险因素风险度排序 | 第72-73页 |
·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前期阶段风险应对 | 第73-77页 |
·项目整体风险评价与管理规划 | 第73-74页 |
·主要风险因素的应对规划 | 第74-77页 |
·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风险监控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