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接受美学的理论简介第11-22页
 第一节 接受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1-15页
  一、产生的背景第12-13页
  二、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13-15页
 第二节 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第15-22页
  一、“读者接受”第15-18页
  二、召唤结构第18-19页
  三、期待视野第19-22页
第二章 诗歌教学的历史反顾第22-40页
 第一节 悠远的“诗教”传统第22-26页
  一、诗教源流第22-23页
  二、诗教精神第23-26页
 第二节 现代语文流变中“人”的缺失第26-29页
 第三节 诗歌教学现状第29-40页
  一、高中生诗歌学习现状调研第30-33页
  二、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分析第33-40页
第三章 高中语文改革中的诗歌教学第40-48页
 第一节 新课标、新大纲关于诗歌教学的阐述第40-42页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诗歌鉴赏与审美教育的论述第40-41页
  二、新大纲关于诗歌教学的阐述第41-42页
 第二节 语文教材建设中的诗歌教学第42-44页
 第三节 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艰难演进第44-46页
  一、客观选择期第44页
  二、主观表述期第44-45页
  三、多元解读期第45-46页
 第四节 接受美学与诗歌教学第46-48页
第四章 接受美学下的诗歌教学第48-68页
 第一节 接受美学下的教师发展第48-52页
  一、追求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第48-49页
  二、以人为本,心中有人第49-50页
  三、不断改善期待视野第50-52页
 第二节 接受美学下的诗歌教学策略第52-68页
  一、读者接受与诗歌教学第52-62页
  二、召唤结构与诗歌教学第62-64页
  三、期待视野与诗歌教学第64-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后记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压中冷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研究
下一篇:用变态模型研究汽轮机叶根轮槽的三维接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