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1.静态之龚贤积墨法—成熟风格的积墨法特点 | 第8-23页 |
1.1 “黑、厚、润、实”的山水画风格 | 第9-13页 |
1.2 由干入润的面皴积墨法 | 第13-19页 |
1.3 笔墨、风格与格调 | 第19-23页 |
2.动态之龚贤积墨法—积墨法形成历程的分期及原由 | 第23-68页 |
2.1 研究目的及分期特点概述 | 第23-39页 |
2.2 形成历程的分期及原由 | 第39-68页 |
2.2.1 沿袭传统期—约1655年以前 | 第39-47页 |
2.2.2 调整演变期—约1655年至1669年 | 第47-55页 |
2.2.3 成熟完善期—约1670年至1689年 | 第55-68页 |
(一) 约1670年至1678年—积墨法的成熟 | 第56-64页 |
(二) 约1679年至1689年—绘画风格的完善 | 第64-68页 |
3.积墨法的意义和影响 | 第68-79页 |
3.1 积墨法的意义 | 第68-70页 |
3.2 积墨法的影响 | 第70-79页 |
3.2.1 传人、弟子及相关流派 | 第70-72页 |
3.2.2 黄宾虹 | 第72-75页 |
3.2.3 李可染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