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8页 |
·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7-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9-15页 |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审视 | 第18-27页 |
·湖南科技学院的创建及目前面临的困境 | 第18-20页 |
·湖南科技学院创建的背景 | 第18-19页 |
·湖南科技学院目前面临的困境 | 第19-20页 |
·湖南科技学院教师队伍的现状 | 第20-22页 |
·数量现状 | 第20页 |
·结构现状 | 第20-22页 |
·教师队伍的省内比较分析 | 第22-26页 |
·比较学校的确定 | 第22页 |
·数量差距比较 | 第22-23页 |
·结构差距比较 | 第23-26页 |
·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透视 | 第27-42页 |
·体面与拮据 | 第27-31页 |
·青年教师压力的调查 | 第28-29页 |
·青年教师超负荷压力的反思 | 第29-31页 |
·孤立与焦虑 | 第31-35页 |
·青年教师的心理焦虑 | 第32-34页 |
·注重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 第34-35页 |
·低迷与困惑 | 第35-38页 |
·危机阶段的困惑 | 第36-37页 |
·直面教师的“假性成长” | 第37-38页 |
·缺失与无权 | 第38-42页 |
·教师之思想 | 第39-40页 |
·阻碍因素与法律赋权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 第42-53页 |
·个人因素 | 第42-47页 |
·教育信念 | 第43-45页 |
·知能结构 | 第45-47页 |
·组织环境因素 | 第47-53页 |
·高校组织文化 | 第47-50页 |
·管理方式 | 第50-53页 |
第五章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 第53-67页 |
·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青年教师自主成长 | 第53-56页 |
·培养青年教师专业自主意识 | 第53-54页 |
·鼓励青年教师反思教学实践 | 第54-55页 |
·支持青年教师走科研成长之路 | 第55-56页 |
·重视新教师入职教育,夯实青年教师成长基础 | 第56-58页 |
·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 | 第56页 |
·实行导师制,推进新教师的角色转换 | 第56-57页 |
·完善教师岗位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条件 | 第57-58页 |
·创设适宜性发展环境,构建青年教师成长的支持制度 | 第58-62页 |
·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 第58-60页 |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重塑教师成长文化 | 第61-62页 |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 第62-67页 |
·奖惩性教师评价忽视教师的专业成长 | 第62-63页 |
·青年教师更适合发展性教师评价 | 第63-64页 |
·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76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