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 终身教育和中学在职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 第8页 |
2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在职教师提出的要求 | 第8-9页 |
(二)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0页 |
(四)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五) 课题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3页 |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一、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概念,意义及产生的背景 | 第14-19页 |
(一)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意义 | 第16页 |
1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理论意义 | 第16页 |
2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实践意义 | 第16页 |
(三)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 | 第16-19页 |
1 背景一 | 第17页 |
2 背景二 | 第17页 |
3 背景三: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二、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原因和有关国家的探索历程及实践 | 第19-27页 |
(一)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原因 | 第19-21页 |
1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是在吸收其他培训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 第19页 |
2 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学在职教师在学历上还有较大差距 | 第19-20页 |
3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专业性发展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在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探索历程及中国和英国在校本培训方面的实践 | 第21-27页 |
1 我国在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探索历程 | 第21-23页 |
2 我国在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探索实践 | 第23-24页 |
3 英国在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探索实践 | 第24-27页 |
三、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特点 | 第27-29页 |
(一)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具有时效性的特点 | 第27页 |
(二)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第27-28页 |
(三)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 第28页 |
(四)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具有亲融性强的特点 | 第28-29页 |
四、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校本培训的因素 | 第29-33页 |
(一)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优点 | 第29页 |
(二) 当前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1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不太适合情谊 | 第29页 |
2 当前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开设的课程与中学的实际需求相矛盾 | 第29-30页 |
3 当前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监督上还存在缺陷 | 第30页 |
4 当前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授课人员主要分布在高校和教师进修学校 | 第30页 |
5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在贯彻执行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 第30-32页 |
(三) 影响校本培训的因素 | 第32-33页 |
1 校长 | 第32页 |
2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组织者 | 第32页 |
3 参与培训的中学在职教师 | 第32页 |
4 社会的支持程度 | 第32-33页 |
五、实施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建议 | 第33-49页 |
(一) 在培训手段上应灵活多样化 | 第33-39页 |
1 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 第33-37页 |
2 采用微格教学对中学在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 第37-39页 |
(二) 加大对参加校本培训的中学在职教师的检测力度,把校本培训与自学考试结合起来来培养中学在职教师 | 第39-44页 |
1 中学在职教师自学考试的特点 | 第39-42页 |
2 中学在职教师自学考试的优势 | 第42-44页 |
(四)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引导中学在职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 第44页 |
(五) 调整和完善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专业及课程,加强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建设 | 第44-48页 |
(六) 建立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 第48页 |
(七) 中学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摸式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感谢信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