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关于导引术 | 第11-12页 |
|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创编 | 第11-12页 |
| ·国内健身气功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身心锻炼法‐“meditation” | 第13-14页 |
| ·静修的科学研究 | 第14-15页 |
| ·经颅磁刺激在健身气功中锻炼效果应用展望 | 第15-19页 |
| ·关于经颅磁刺激 | 第15-17页 |
| ·TMS‐MEP 的生理效应 | 第17-18页 |
| ·经颅磁刺激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 ·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 第19页 |
| ·神经功能控制机制研究‐‐‐‐‐镜像神经元 | 第19页 |
| ·镜像神经元在脑皮层中的功能 | 第19页 |
| ·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 ·健身气功神经功能研究展望 | 第20页 |
| ·锻炼效果方面 | 第20页 |
| ·神经功能控制方面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问卷调研 | 第21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动作表象问卷—修订版》(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Revised,MIQ‐R) 问卷简介 | 第21页 |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21页 |
| ·TMS 实验 | 第21-24页 |
| ·实验对象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TMS 刺激方式 | 第22页 |
| ·刺激条件 | 第22-23页 |
| ·实验流程 | 第23页 |
|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 ·问卷结果 | 第24-27页 |
| ·第一个动作表象能力对比 | 第24-25页 |
| ·第二个动作的表象能力对比 | 第25页 |
| ·第三个动作表象能力对比 | 第25-26页 |
| ·第四个动作表象能力对比 | 第26-27页 |
| ·问卷分析 | 第27页 |
| ·TMS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两组被试者不同条件下运动诱发电位的差异 | 第27-28页 |
| ·实验组被试者不同条件下运动诱发电位差异 | 第28-30页 |
| 5 讨论 | 第30-35页 |
| ·运动想象的皮层定位 | 第30页 |
| ·兴奋性变化原因 | 第30-31页 |
| ·长期运动对脑神经系统的影响 | 第31页 |
| ·实验对比 | 第31页 |
| ·运动想象与健身效果 | 第31-32页 |
| ·马王堆导引术与西方运动的区别 | 第32页 |
| ·与睡眠的关系 | 第32-33页 |
| ·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效果的神经机制 | 第33页 |
| ·入静状态的身-心作用理论 | 第33-35页 |
| ·放松 | 第33-34页 |
| ·系统性脱敏 | 第34页 |
| ·释放压抑的心理能量 | 第34页 |
| ·无应力 | 第34页 |
| ·解散习惯的知觉模式 | 第34页 |
| ·宇宙意识 | 第34-35页 |
| 6 结论 | 第35页 |
| 7 建议 | 第35-36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9 附页 | 第40-44页 |
| 10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