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自主移动的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嵌入式系统 | 第12-15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2页 |
| ·嵌入式系统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嵌入式ARM微处理器 | 第15-17页 |
| ·ARM简介 | 第15页 |
| ·ARM微处理器的特点 | 第15-16页 |
|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 | 第16-17页 |
| ·路径规划技术现状 | 第17页 |
| ·课题提出意义和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7-19页 |
| ·课题提出意义 | 第17-18页 |
| ·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9-24页 |
| ·功能需求 | 第19-20页 |
| ·功能规划 | 第20-22页 |
| ·设计原则及扩展性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41页 |
| ·系统主要硬件选型 | 第24-28页 |
| ·微处理器的选型 | 第24-26页 |
| ·Flash选型 | 第26页 |
| ·SDRAM选型 | 第26-27页 |
| ·USB接口芯片选型 | 第27-28页 |
| ·无线接收模块选型 | 第28页 |
| ·电路设计 | 第28-36页 |
| ·S3c44BOX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 ·晶振电路与复位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存储系统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 ·通用I/O接口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 | 第35-36页 |
| ·无线收发模块电路 | 第36页 |
|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 第36-40页 |
| ·印制电路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37-39页 |
| ·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 | 第39-40页 |
| ·核心板和外围板的PCB图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1-55页 |
| ·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 第41-43页 |
| ·嵌入式软件开发与PC机软件开发间的差异 | 第41-42页 |
| ·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 | 第42-43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3-54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概况 | 第43-45页 |
| ·uCLinux上的开发环境 | 第45-46页 |
| ·在内核中加入对44B0的支持 | 第46-50页 |
| ·重新编译uClinux | 第50-52页 |
| ·uClinux中添加应用程序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自主移动智能体的路径规划研究 | 第55-65页 |
| ·路径规划技术 | 第55-58页 |
| ·路径规划简介 | 第55页 |
| ·常用路径规划方法简介 | 第55-57页 |
| ·栅格法 | 第57-58页 |
| ·路径规划算法 | 第58-6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 ·障碍区域的处理 | 第59-61页 |
| ·搜索和无碰撞路径的生成 | 第61-63页 |
| ·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1 | 第72-74页 |
| 附录2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