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我国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8-9页 |
1.1.1 我国课程设计研究简史 | 第8页 |
1.1.2 我国课程设计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2页 |
1.2.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2 课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3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新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2-22页 |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 第12-16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 第12-14页 |
2.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 第14-16页 |
2.2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6-22页 |
2.2.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第17页 |
2.2.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17-18页 |
2.2.3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 第18-19页 |
2.2.4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新课程设计的理论构想及设计过程 | 第22-37页 |
3.1 课程设计研究简介 | 第22-25页 |
3.1.1 课程设计研究的目标模式 | 第22-23页 |
3.1.2 课程设计研究的过程模式 | 第23-24页 |
3.1.3 课程设计研究的情境模式 | 第24-25页 |
3.2 新课程设计的理论构想 | 第25-27页 |
3.2.1 新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3.2.2 新课程设计的课程实施建议 | 第26页 |
3.2.3 新课程设计的评价建议 | 第26-27页 |
3.3 新课程设计的过程 | 第27-37页 |
3.3.1 对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2003)的解读 | 第27-29页 |
3.3.2 新课程设计 | 第29-35页 |
3.3.2.1 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29页 |
3.3.2.2 新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 | 第29-32页 |
3.3.2.3 新课程设计的教材 | 第32页 |
3.3.2.4 新课程设计的流程设计及课时安排 | 第32-35页 |
3.3.2.5 新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 | 第35页 |
3.3.3 新课程设计与现行课程的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新课程设计的实践与分析 | 第37-44页 |
4.1 实践的准备 | 第37-38页 |
4.1.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第37页 |
4.1.2 实践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照 | 第37-38页 |
4.2 实践的实施 | 第38页 |
4.3 实践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38-42页 |
4.3.1 光学测试情况分析 | 第38-42页 |
4.3.2 期末统考基本情况比较 | 第42页 |
4.3.3 实践结论 | 第42页 |
4.4 新课程设计的不足及改进设想 | 第42-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附录一 问卷设计及回答情况统计 | 第47-49页 |
附录二 高考物理考纲(节选) | 第49-50页 |
附录三 学生成长档案评价记录表 | 第50-51页 |
附录四 光学知识测试学生得分情况记录及分数转换表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