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藏东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预警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8页
   ·引言第8页
   ·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第8-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区的选择第13-16页
     ·研究区总体概况第13-15页
     ·研究区的选择依据第15-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本文研究特色第16-18页
第二章 遥感信息提取及GIS 技术应用第18-32页
   ·遥感技术应用第18-24页
   ·GIS 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制图第24-26页
   ·三维遥感影像的制作第26-29页
     ·典型灾害点的制作第26-27页
     ·区域3D 遥感影像的制作第27-29页
   ·基于GIS 的各项分析与系统数据获取第29-32页
     ·统计与分析第29-30页
     ·系统数据获取第30-32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第32-53页
   ·青藏高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第32-34页
     ·崩塌、滑坡的发生背景第32-33页
     ·泥石流的发生背景第33-34页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4-52页
     ·地形坡度第35-37页
     ·地层条件第37-40页
     ·地质构造条件第40-41页
     ·降雨第41-44页
     ·河流第44-46页
     ·地震活动第46-47页
     ·人类活动第47-49页
     ·植被第49-50页
     ·气温第50-52页
   ·研究区三种灾害参评因子的选定第52-53页
第四章 研究区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3-67页
   ·层次分析法第53-58页
     ·AHP 的数学原理第53-54页
     ·AHP 的建立过程第54-56页
     ·AHP 的一致性检测第56-57页
     ·AHP 的计算第57-58页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模型第58-59页
     ·区域潜势度预测(评价)模型第58页
     ·区域危险度预测(评价)模型第58-59页
     ·区域危害度预测(评价)模型第59页
     ·灾害活跃性周期预测第59页
   ·研究区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9-66页
     ·AHP 计算权值和因子评分第59-62页
     ·区域潜势度预测评价第62-63页
     ·区域危险度预测评价第63-64页
     ·区域内危害度预测评价第64-65页
     ·研究区灾害综合评价第65-66页
   ·研究区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简单排序第66-67页
第五章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第67-84页
   ·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目的第67页
   ·灾害预警系统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第67-74页
     ·系统结构第67-70页
     ·系统功能第70-74页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第74-77页
     ·组件式GIS 开发策略第74页
     ·评价数据准确录入第74页
     ·DLL 编程技术第74-75页
     ·模型编辑的实现第75-76页
     ·模型运算第76-77页
     ·GIS 技术支持下的多方式成果展示与操作第77页
     ·基于AMFP 理论设计的区域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第77页
   ·研究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成果第77-82页
   ·关于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几点讨论第82-84页
     ·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结构第82页
     ·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特点第82-84页
结论与建议第84-89页
 结论第84-85页
 建议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93-94页
摘要第94-96页
Abstract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公路管理的GIS-T中间件研究
下一篇:基于线性规划问题递推算法的L_∞参数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