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几种新型电容生物传感器及复杂样品溶出伏安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自组装膜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12-20页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第20-24页
   ·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24-28页
   ·电容传感器及其研究进展第28-31页
   ·溶出伏安法及其进展第31-33页
   ·本文基本构想第33-34页
第2章 基于电聚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容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检测及识别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34-45页
   ·引言第34-35页
   ·实验部分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基于电合成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容传感的人工受体层用于苯噻草胺检测第45-55页
   ·引言第45-46页
   ·实验部分第46-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对巯基衍生物自组装单层抑阻效应及电子传输影响的电化学研究第55-67页
   ·引言第55-56页
   ·实验部分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基于电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新型抗体固载方法用于制备非标记电容免疫传感器第67-78页
   ·引言第67-68页
   ·实验部分第68-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基于超薄 Al_2O_3 凝胶层和直接电沉积纳米金阵列制备转铁蛋白电容免疫传感器第78-87页
   ·引言第78-79页
   ·实验部分第79-80页
   ·结果与讨论第80-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7章 使用双层修饰的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在大分子污染物存在下的痕量铜(Ⅱ)第87-101页
   ·引言第87-88页
   ·实验部分第88-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8章 铜(Ⅱ) 在大分子污染物存在下的阳极溶出伏安法:使用多孔电聚合膜和纳米金阵列修饰的玻碳电极第101-112页
   ·引言第101-103页
   ·实验部分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结论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矢量量化码书设计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移动代理技术和协议分析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