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准公共物品的民营化及其风险规避
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准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及其供给机制 | 第8-17页 |
1、1 准公共物品的内涵透视 | 第8-11页 |
1、2 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 | 第11-17页 |
第二章 民营化:我国准公共物品供给的理性选择 | 第17-27页 |
2、1 准公共物品民营化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 准公共物品民营化的基本模式 | 第19-21页 |
2、3 国内外准公共物品的民营化进程 | 第21-27页 |
第三章 我国准公共物品民营化模式的风险显现 | 第27-42页 |
3、1 “内部人控制”的结构性风险 | 第27-29页 |
3、2 成本效益核算中的软约束风险 | 第29-32页 |
3、3 外部监控机制不力的控制风险 | 第32-37页 |
3、4 政府干预造成的“寻租”风险 | 第37-39页 |
3、5 经营者在民营化中的道德风险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我国准公共物品民营化之风险规避路径 | 第42-54页 |
4、1 竞争环境的有序化 | 第42-44页 |
4、2 中介机构的独立化 | 第44-47页 |
4、3 民营程序的规范化 | 第47-49页 |
4、4 财政预算的刚性化 | 第49-50页 |
4、5 民众监督的制度化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