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女性与儿童图像谱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緒論 | 第8-22页 |
第一節 對人物畫應有的認識: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第二節 研究物件認知的模糊性:研究動機 | 第11-13页 |
第三節 研究方法檢証: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界定 | 第18-22页 |
第一章 人物畫譜系發生的基礎 | 第22-43页 |
第一節 藝術社會中的角色觀念 | 第22-26页 |
第二節 藝術社會的生態 | 第26-29页 |
第三節 藝術社會的互動 | 第29-34页 |
第四節 社會角色轉換為藝術角色 | 第34-43页 |
第二章 人物畫的文化結構 | 第43-79页 |
第一節 權力的擴張與延續 | 第44-51页 |
第二節 人與神的交通 | 第51-60页 |
第三節 精英文化的反映 | 第60-74页 |
第四節 市井文化的體現 | 第74-79页 |
第三章 女性與兒童圖像的母題關係 | 第79-105页 |
第一節 母系意識與父權社會 | 第80-90页 |
第二節 道統禮制與紀實圖像母題 | 第90-97页 |
第三節 生命與信仰圖像母題 | 第97-105页 |
第四章 母系譜系關係之起伏顯隱 | 第105-143页 |
第一節 神話的母系:西王母 | 第105-118页 |
第二節 人間的母系:列女圖 | 第118-130页 |
第三節 父權制審美的主系:美人圖 | 第130-143页 |
第五章 生命母題的譜系 | 第143-165页 |
第一節 民間譜系: 麒麟送子 | 第144-147页 |
第二節 佛教譜系: 化生童子 | 第147-152页 |
第三節 佛教的變異譜系:羅睺羅 | 第152-157页 |
第四節 文人譜系:《嬰戲圖》 | 第157-165页 |
結論 | 第165-169页 |
一 、人物畫的文化內涵 | 第165-166页 |
二 、現階段研究的結論 | 第166-169页 |
歷代人物畫統計表說明: | 第169-170页 |
作者在學期間的學術成果 | 第170-171页 |
參考文獻 | 第171-175页 |